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古诗词曲梳理

渲染了敌军来袭。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闻道龙标过五溪。暗含悲痛之情。三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诗人思见心切。三十一、己亥杂诗(遵义6年未考)。浩荡离愁白日斜。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相见时难别亦难。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或借写爱情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主人公的心境。

古诗词曲梳理Tag内容描述:<p>1、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遵义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分析20122016年遵义市中考试题分析2017年遵义市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6杂诗(非课标)品析词语简答222品味语言简答23220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标)描述画面简答222抒情方式及诗人的思想情感简答2322014饮酒(课标)品味语言(品字)简答223人生态度简答2332013游山西村(课标)诗人情感简答213品味语言(品句)简答2232012行路难(课标)诗人情感简答213品味语言(品句)简答223知识点:体会情感。</p><p>2、十六、雁门太守行(遵义6年未考)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渲染了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揭示出敌兵来势的凶猛,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壮士雄姿英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为下面写援军的到来做了必要的铺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写出了援。</p><p>3、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遵义6年未考)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写时令,寓情于景。“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了特定暮春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次句直接叙事,“闻道”表示惊闻叹息;“过五溪”表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后两句抒情,寄情于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诗人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的思想。</p><p>4、五十四、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第一节一二句采用起兴的手法,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叙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p><p>5、五十八、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两句生动传神地写出一个“猎人”的形象。一个“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了打猎的阵容气势宏大。其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看孙郎”以孙权自比说明自己打猎的英勇,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上阕写出城打猎的宏大壮观,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p><p>6、五十五、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之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颈联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p>7、三十一、己亥杂诗(遵义6年未考)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第一句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天涯”来烘托映衬“离愁”。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归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正如凋谢的花朵融入春泥更能护育鲜花。诗人以。</p><p>8、四十五、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或借写爱情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主人公的心境。前一句为突出“别亦难”而连用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厚。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后一句情景交融,“东风”点明了时节,以春光将尽的特点进一步渲染别离的悲凉气氛,此时之景也正是抒情者痛苦心境的反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悔的爱情追求。先以“蚕丝”象征情思,再以蜡烛比作相思之泪,“方”。</p><p>9、四十四、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作者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淡雅。烟、水、月、沙四者,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次句点题,承上启下,网罗全篇。“夜泊秦淮”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起到开启下文的作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p><p>10、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一)(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6年遵义市十一中学模拟)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写得好,请做简要赏析。__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情寄予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_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__(二)登飞来峰。</p><p>11、二十九、赤壁(遵义6年未考)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交代兴感之由。借赤壁之战中的一支断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怀做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的失败,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背景资料】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在今湖北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p><p>12、二十四、过故人庄(遵义6年未考)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写老朋友邀请去做客。“具鸡黍”可谓盛情,又有着“田家”风味,“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写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着诗人激动喜悦之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场景。打开窗子,对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喝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表达。</p><p>13、二十八、观刈麦(遵义6年未考)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时间及其环境,即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为下文描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做铺垫。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通过对妇女携子送饭的正面描写体现出“五月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面描写收麦的场景。真实再现了青壮年们不顾烈日烘烤,自己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拼命干活的场景。“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的感情强度。复有贫妇人。</p><p>14、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二)(一)过故人庄(2016年遵义市第十二中学模拟)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__与老朋友相见;欣赏如画的田园美景;品尝美酒;畅谈农事。__2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__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__(二)赤壁(2016年遵义市航天中学模拟)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p>
【古诗词曲梳理】相关DOC文档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九下五十四蒹葭.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九下五十五黄鹤楼.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九上四十五无题.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九上四十四泊秦淮.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精练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一).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九赤壁.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八观刈麦.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精练专题一古诗词曲.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