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第二单元。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长相思》。《长相思》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纳兰性德(1655---1685)。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纳兰性德。山一程。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Tag内容描述:<p>1、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单元第二单元课 时共3 课时主备人学校七一小学第 3 课时姓名吕香丽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使用人学校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我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 习重难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课前准备诗人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导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谈话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了解了它们的表达方。</p><p>2、长相思长相思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课文的主题是 “月是故乡明”选编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本词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几缕怀乡的主题,意境深长。教学目的1、认识“词”。</p><p>3、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诗人简介,古诗朗诵,长 相 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榆 畔 帐,(y),(榆关),(zhng。</p><p>4、纳兰性德,清,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王国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