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本课包括。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他们改革的共同对象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 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后苏联的经济改革Tag内容描述:<p>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本课包括: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他们改革的共同对象是什么? 他们改革的共同对象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4)农业集体化 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 农民的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学习的重点: 1、改革的重点。 2、改革的。</p><p>2、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 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1953年,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在稳固了地位之后, 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1956 年,苏共“ 二十大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2.内容:改革的重点放在 农业 方面。 (1)农业农业 : 取消农产品的 义务交售 制,实行 收购 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 工发展 家庭副业 ,扩 大 集体农庄 和 国营农场 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玉米 。 (2)工业业: 废弃 部门管理 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 管理权下放。</p><p>3、第3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赫鲁晓夫实行改革的背景不包括( )。 A.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集体化引起粮食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斯大林的支持,D,2.【思考】右图宣传画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可能发生在谁主政时期?据此简述其改革的认识。,答案 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改革选择农业为突破口,取,3.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我国可以从中获得的借鉴是( ) A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