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检方法。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第九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 20世纪30年代。摘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和动物有种种不良 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Tag内容描述:<p>1、内容,1,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检方法,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一)内分泌干扰物名称由来,1997年掠夺未来, 提出了内分泌干扰(endocrine disrupting,ED)物质的概念。,2,1996年 “Our Stolen Future”提出。,环境中存在着一类化学物质,当进入动物体内之后能起到干扰体内正常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影响生殖功能,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这类化学物质即所谓的“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p><p>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 人体健康,第一章 概 论 最新的研究显示,排入环境的某些污染物, 即使在很低的水平,也能对人类及野生生物的 内分泌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且影响范围极为 广泛,能在生命的全过程损伤内分泌系统结构及 功能。,图1.1 畸形石蛙,第一节 环境化学污染物质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案例1-1 环境污染精子浓度降低 敲响人类“绝种”警钟 当时间进入2027年,人类不知何故丧失了生育 能力,已经18年没有一个新生儿出世了。人类社 会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这就是美国科幻片 人类之子为我们描述的情景。提前敲响人类 “绝种浩劫”警钟。</p><p>3、第九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20世纪30年代,羟基联苯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之后发现,DDT也有雌激素样活性 1962年,寂静的春天:农药可引起内分泌紊乱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都观察到野生生物的 生殖发育异常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许多环境化学污染物对生物 体的内分泌功能有干扰作用, 1996年3月,Our Stolen Future出版 1998年3月,IPCS/OECD专家委员会定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 200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首批控制12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POPs): DDT、多氯联苯、六氯苯、多氯二噁英、多氯呋 喃、艾氏剂、狄氏剂。</p><p>4、学位论文数据集 中图分类号 0 6 5 学科分类号 1 5 0 2 5 论文编号1 0 0 1 0 2 0 l l1 0 3 4密级否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 1 0 0 1 0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姓名 陆璐学号2 0 0 8 0 0 1 0 3 4 获学位专业名。</p><p>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姓 名 付东 所在学院 中医药学院 所学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年 级 2015级 学 号 2015223790 一 前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 又称环境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