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

第2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若反应为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反应的焓变相同。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怎样表示反应吸热、放热。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Tag内容描述:<p>1、第2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不必加热就可发生C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选D。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选项A、B错误;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与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无关,选项C错误。225、101 kPa 下:2Na(s)O2(g)=Na2O(s)H1414 kJmol12Na(s)O2(g)=Na2O2(s)H251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产物的阴阳离。</p><p>2、第2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不必加热就可发生B能源是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包括阳光、海水C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C2已知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H3H1H2BH1H2H3CH3H1H2DH2H1H3解析:选A。如图关系中物质起始状态为2 mol N2(g)、6 mol H2(g)、5 mol O2(g),最终生成物为4 mol NO。</p><p>3、第2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解析:选C。A项,吸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B项,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没有关系;C项,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和途径无关;D项,同一反应焓变相同。2生产液晶显示。</p><p>4、第3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2018沈阳高二检测)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KOH(aq)H2SO4(aq)=K2SO4(aq)H2O(l)H11.46 kJ/mol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D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 kJ/mol解析:选D。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p><p>5、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2、了解反应热的概念、意义、符号及计算方法; 3、掌握中和热的测定。,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阅读思考,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 2举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例子。 3什么是反应热,指出概念中的要点。 4反应热的符号、单位是什么?怎样表示反应吸热、放热?,(1)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p><p>6、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2,三反应焓变的计算: 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 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 应焓变都是一样的.即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物的始态和 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 的途径无关。,4,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p>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相关PPT文档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鲁)上载 一个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