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与传统文化(古文) 专题训练一。能蚀五金……其水甚强。1.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试题以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科技发展的材料为背景。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有关说法判断错误的有。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指的是K2CO3 B.《易经》记载。

化学与传统文化Tag内容描述:<p>1、化学与传统文化(古文) 专题训练一一考查物质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A 醋酸 B盐酸 C硝酸 D硫酸3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A金 B硫黄 C黄铜 D黄铁矿4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p><p>2、2020 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传统文化底蕴深 化学通古又通今】练习一考查物质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 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p><p>3、第1讲传统文化与STSE最新考纲考向分析1.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试题以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科技发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过程、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化学与STSE试题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不但注重了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要求,而且突出了对思维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p><p>4、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有关说法判断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p><p>5、1 我国清代 本草纲目拾遗 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 其中 强水 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 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 五金八石皆能穿滴 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 强水 是指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2 本草纲目 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 凡酸。</p><p>6、小专题 化学与STSE化学与传统文化 1 2018全国 卷 7 磷酸亚铁锂 LiFePO4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 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 正极片 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 沉淀 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2 2018全国。</p><p>7、考点一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传统文化 考向1 化学与生产生活 历史及传统文化 1 化学与生产生活 传统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钡餐透视 治疗胃酸 肥皂去污 明矾净水原理 胶体聚沉 电泳 渗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蛋白质变性原理应用 非法食品添加剂 地沟油 腌制及熏制食品危害 维生素 钙吸收 微量元素硒 碘 锌等的保健作用等 2 化学史与传统文化 道尔顿原子学说 门捷列夫创制元素周期。</p><p>8、第三部分 题型强化训练 通高考制胜之道 选择题高频热点题型训练 高频热点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 对应学生用书P159 1(2019石家庄检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烷衣”,其中“碱”指的是K2CO3 B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述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p>
【化学与传统文化】相关DOC文档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docx
2020 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传统文化与STSE学案.docx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
题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传统文化.doc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传统文化.doc
第3部分 选择题高频热点题型训练 高频热点1 化学与传统文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