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三中2018
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 B. C. D.。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吉安县三中2018Tag内容描述:<p>1、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设集合,则( )A B C D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是增函数的是( )A B C D3.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上所有的点( )A 先把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然后向左平移个单位B 先把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然后向左平移个单位C 先把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然后向左平移个单位D 先把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然后向右平移个单位4.设是函。</p><p>2、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到: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对此我们可作的正确解析是:A 在人们的生活中,“竹”的使用价值要比“肉”的使用价值大B “竹”与“肉”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作为互补品C 应进行供给侧改革,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产品D 任何物品的使用价值都要在物与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2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201。</p><p>3、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国际标准时间 2017 年 11 月 13 日 8: 25,金星和木星超近距离相遇,上演了“金木相合”的奇特天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金星和木星不属于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2此次“金木相合”时,北京时间为A 11 月 13 日 0:25 B 11 月 14 日 0:25C 11 月 13 日 16:25 D 11 月 14 日16:25右图是2016年3月13日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东北部的天气系统自11日以来持续东移。读图回答第3小题。33月13日,下列城市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p><p>4、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本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无实际意义D.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p><p>5、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1构成纤维素、RN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以作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p><p>6、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1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p><p>7、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Ne:20 Na: 23 Mg:24 Al: 27 S:32 Cl: 35.5 K: 39 Ca: 40 Fe:56 Cu:64 Zn:65 Ag: 108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而“绳锯木断”则不包含化学变化D。</p><p>8、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1、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2.农村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p><p>9、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像万有引力一样,也是一种超距力,这种超距作用的观点是18-19世纪的多数科学家难以接受的。首位建立电场概念并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安培 D 法拉第2.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 B 变速运。</p><p>10、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而“绳锯木断”则不包含化学变化D.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是否新物质生成来判断C、D选项中是否为化学变化。【详解】A.海市蜃楼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海市蜃楼的出现是光的一种。</p><p>11、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第I部分 (选择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p><p>12、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 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 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答案】D【解析】【详解】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p><p>13、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到: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对此我们可作的正确解析是:A. 在人们的生活中,“竹”的使用价值要比“肉”的使用价值大B. “竹”与“肉”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作为互补品C. 应进行供给侧改革,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产品D. 任何物品的使用价值都要在物与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A错。</p><p>14、江西省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B.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无实际意义D. 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运动是物体自身的根本属性,运动需要力来 产生和维持【答案】B【解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