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编程加工》教案。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 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4.2《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了解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一、信息及信息技术。【基本信息】。【基本信息】。2.3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Tag内容描述:<p>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p><p>2、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视频,客观分析和评价视频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Premiere进行视频的信息加工,使学生掌握基本视频编辑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利用Premiere进行简单的视频加工难点:选择合适的视频编辑软件【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音频信息记录着声音,这点是文字无法做得到的。那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真实场景中的动态画。</p><p>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 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国家统计局 国家 信息能力 评价指标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第一层次:美国、日本 第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 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 法国 第三层次: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得 分在205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信息 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56 第四层次:拉丁美洲为主的一些国家 ,得分在102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 信息能力相当于。</p><p>4、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一、信息及信息技术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必修课P3有一些信息特征的生活事例,多阅读几遍)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p><p>5、校园英语DV作品制作亲密接触视频的采集与加工【基本信息】课时3课时单位【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能解释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3)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2活动建议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媒体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总结不同的媒体信息对。</p><p>6、Excel函数的使用,条件求和与条件记数,www.ks5u.com,本堂课内容,条件求和函数sumif( ),条件记数函数conuntif(),一、复习回顾,1、SUM():求和,2、COUNT():统计数据个数,二、条件求和函数Sumif()的作用、使用方法,作用:求出单元格区域中满足条件的数据之和,语法1:Sumif(救和数据区,条件表达式),示例:=SUMIF(E3:E12,“=80”),条件表达式要用双引号定界,四、条件记数函数Countif()的作用、使用方法,作用:求出单元格区域中满足条件的数据有多少个,语法:=countif(求个数数据区, 条件表达式),示例:=COUNTIF(E3:E12,“=80”。</p><p>7、多媒体信息规划与组织”教学过程第1课时:信息规划和组织的作用与意义、多媒体与信息冗余、多媒体作品开发工作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在教师机中安装好上课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一些资源共享到学生机上。按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原则为“异质分组”,即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学生分组,同组的学生围坐在相邻的计算机旁。本节课的效果如何,教师的素材准备是否充分和恰当是关键。学生分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p><p>8、信息加工概述1、教情分析:课题:信息加工概述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理论课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以及平时积累的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这些内容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一个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第一章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大众化发展趋势可以帮助同学们比较好的理解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2、知道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并能举例说明;3、掌握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并能举例分析;4、掌握用。</p><p>9、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基本信息】作者课时1课时单位【课标要求】(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p><p>10、第一章 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程序、语言等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3)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5)了解面向对象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p><p>11、第三章 单元测试 一 选择题 1 文字加工是信息加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下列不属于文字加工的是 A 制作图片 B 制作一张摘要卡片 C 语言的翻译 D 写一篇调查报告 2 数据的加工涉及数据的表达意图 下列关于数据加工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需要具体数字 不必对数字进行加工 B 需要统计分析 可进行统计加工 C 需要反映相关事物所占的比例 又可用图表处理成饼图 D 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现事物的变化情。</p><p>12、FOR循环结句程序设计 猫抓老鼠 一、基本说明 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 2)、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会使用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掌握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