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阅读课本本课的前言部分。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通讯事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交通和通讯工具Tag内容描述:<p>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阅读课本本课的前言部分。 思考: 1、孙中山对中国交通做出了哪些贡献? 孙中山曾致力于兴办实业 一、铁路。青藏铁路。 二、三峡水电站。 三、三北防护林。(1925年3月12日逝世。每 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阅读课本本课的前言部分。 思考: 2、谈谈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谈谈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社会交 往的需要推动交通工具的发展,科技的发 展又为交通工具的进步提供条件。 (二)交通发展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 。</p><p>2、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整体设计本课概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p><p>3、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单项选择题1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C D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通讯事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影响 B清政府的努力C民间百姓的需求 D外国的积极指导3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的奠定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前 B戊戌变法前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4(2011年广东中山统考)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p><p>4、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p><p>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1、铁路交通:,一、铁路和公路,(1)晚清时期: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兰新铁路,宝成铁路,(3)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p><p>6、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 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 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B A 淞沪铁路 B 唐胥铁路 C 京张铁路 D 京汉铁路 解析 19世纪80年代初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淞沪铁路和京汉铁路都不是中国自建的 淞沪铁路由外国商人修筑 京汉铁路由比利时监造 京张铁路是1909年竣工。</p><p>7、古代的通信方式 一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 为了传递军事情报 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 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 烽火台白天烧狼粪 夜间点柴草 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 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 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 当发现敌情时 燃起烽火 台台相传 一直传到军营 二 信鸽 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 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三 信猴 在尼日利亚地区 人们用猴子送信 人们将母猴和子猴。</p><p>8、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一 选择题 1 1890年 清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道 任载之重如此 脚费之轻如彼 果能各处仿行 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 该官吏感叹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A 火车 B 轮船 C 汽车 D 飞机 解析 1890年 任载之重如此 脚费之轻如彼 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 等信息反映了该官吏对火车运输带来便利 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感叹 A项正确 轮船与 各处仿行 不符 B项错误 汽车是2。</p><p>9、考纲要求: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变革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史观: 近代化、城市化、全球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课程标准:(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上海磁悬浮列车,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 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