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编号:3068956]
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练习课教案。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意义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使学生认识乘号。学生准备12根小棒。《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Tag内容描述:<p>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练习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学会解答乘法的文字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意义的练习,文字题,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四、教学活动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了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p><p>2、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P4647页例1教材编排特点: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表象,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也构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明确了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p><p>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2一13页例1、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每堆3根,摆4堆,有( )个3根。每堆4根,摆3堆,有( )个4根。(1)师生。</p><p>4、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准备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3、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二)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发继续学习的需要,这是教和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成点。因。</p><p>5、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者:广场路小学 王霞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 的内容。2、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因此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