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教育心理学纲要

《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心理学纲要》。一、学习的概念。学习的联结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概念掌握的分析。概念的掌握也就是获得了一定事物的概念。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纲要Tag内容描述:<p>1、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概述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有之,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我国古代儒家教育心理思想中的学习观点。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系,显示了我国古代学习心理思想的丰富性。但究竟什么是学习?它的实质是什么?至今还无一致意见。</p><p>2、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60年代和70年代有迅速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许多持有相近似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其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A.H.Maslow,70)。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Rogers,87)。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p><p>3、教育心理学纲要: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96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p><p>4、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一、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他曾著有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一书,阐述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国外有三个学派做过早期经验。</p><p>5、教育心理学纲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一、意义学习(一)意义与意义学习的性质意义,是有意义符号学习的结果,它是一种经过精确分析而清楚表达出来的意识内容,是一个或一组符号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结果,意义是由学习而得到的。儿童在入学前后,就开始学习言语,先口头后文字。这些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不仅代表客观的事物和现象,而且也反映前人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概念和原理原则,都有其意。</p><p>6、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桑代克于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98)。图4.1是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一。</p><p>7、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p><p>8、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p><p>9、教育心理学纲要:概念掌握的分析“掌握”一词,一般是指理解、巩固和应用。关于概念的掌握,可作如下的分析。(一)概念掌握的性质概念的掌握也就是获得了一定事物的概念。概念既是由符号或语词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事物,则概念的掌握就是获得了按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进行反应的能力。如儿童掌握“球”的概念,就是他获得了球的关键特征:一般是圆形;用于游戏和运动。前者可以被观察到,后者则是在。</p><p>10、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以往的学习迁移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简单的或操作的学习迁移方面。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学习迁移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到知识学习迁移这方面来。其中考虑较多的是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迁移等问题。一、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较早考虑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问题的是瑞士心理。</p><p>11、教育心理学纲要: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的性质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依据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和发现学习为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的观点指出:既然到了学龄时期,获得概念的同化在儿童中日渐取代概念形成而成为占优势的形式,顺理成章,接受学习也就。</p><p>12、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如前所述,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意义学习。它的特点之一是解题人要把已经掌握的概念、简单规则重新加以组合,找出对当前问题适用的较高级的规则,从而去解决问题。因此,原先习得的概念、简单规则等是解决问题中思维的素材。没有这些素材,任何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不管用“探索树”那样的算法式,或用在知识经验中找出一个相应策略来探索的启发式,都是无法进行的。依据意义学习理论。</p>
【教育心理学纲要】相关DOC文档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概述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概念掌握的分析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教育心理学纲要》: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教育心理学纲要》: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纲要】相关PDF文档
教育心理学纲要.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