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编号:2799950]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
第一节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启发教育的来历)。节省大家复习时间。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赠送科目二试题。赠送试题的时间定于11 月上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说。教育即生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Tag内容描述:<p>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总结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2、墨子:“兼爱” “非攻”3、道家:老子和庄子 道德经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4、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5、朱熹:1、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论述;2、提出“朱子读书法”6、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p><p>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新大纲)(考生)须知:说明:原创整理,节省大家复习时间。若发现倒卖行为,必追究。说明:为了帮助客户更好的复习,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赠送科目二试题。赠送试题的时间定于11 月上旬。说明:由于时间匆忙考前模拟卷暂时不承诺赠送,但是我们会尽力!具体情况到时请客户关注群公告。说明: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知识或理论上表述可能会有出入,属正常现象,复习时不必在意。(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p><p>3、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p><p>4、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完全按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p><p>5、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3、 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4、 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4、 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5、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