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节生态系统的物质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D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在A1、B1中加入碘液。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特点。

节生态系统的物质Tag内容描述:<p>1、第五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D)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解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循环往复流动,各营养级之间是单向流动的。2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A)A土壤不作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解析对照实验,应是不做处理,自然状态的一组实验。3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p><p>2、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B1、B2试管,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p><p>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特点2理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3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知识点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2)物质循环:无机环境与________之间。(3)范围:整个________。2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_______________循环。(2)循环方式:________。二、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盐;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无机环境与生物。</p><p>4、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能力目标构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概念模型。3.情感目标a.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b. 通过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事物。二、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三、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导入课题。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p><p>5、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 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A能够固定环境的二氧化碳,为生产者,ABC的碳都流向D,D为分解者,A正确。环境的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群落,群落的碳也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环境,碳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正确。碳在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在过程中是以无机物二氧化碳传递的,C错。A代表生产者,BC。</p><p>6、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答案】C【解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A正确;不同水层分布。</p>
【节生态系统的物质】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