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及其表示法
第一章 集 合 1 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对象 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正三角形的全体 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A 2组 B 3组 C。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性质。
集合及其表示法Tag内容描述:<p>1、第一章集合与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这间教室里所有的课桌;所有的正有理数;,集合:,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p><p>2、第一章集合与命题,1.1集合及其表示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这间教室里所有的课桌;所有的正有理数;,集合:,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p><p>3、儒洋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 高魁 年 级: 新高一 课时数:2A辅导科目: 数学 学科教师: 许攀课 题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 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 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重点、难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一、集合的概念1.请看下列一组语句:(1)在非洲大草原上,一群大。</p><p>4、第一章 集 合 1 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对象 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正三角形的全体 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A 2组 B 3组 C。</p><p>5、高一数学集合及其表示测试 一 填空题 每小题5分 共25分 1 写出满足关系式A1 2的所有集合A 2 用描述法表示被5除余1的整数的集合 3 集合A 其中 5 且 N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 4 已知集合A 2 4 6 若 A 6 A 则 5 若集合A 1 R。</p><p>6、集合及其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集合的含义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 类比 归纳 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 渗透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p><p>7、集合及其表示法 枞阳一中 杨周兵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称为集合论 是近 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 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此外 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p><p>8、集合及其表示法同步练习本课时编写:双辽一中 王秋萍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对象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正三角形的全体;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A2组B3组C4组D5组2设集合M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N小于1050的正整数, P。</p><p>9、第1章 集合和命题,1.1 集合及其表示法,1.集合,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 某校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 中国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所有金牌; 1100之间的所有质数; 不等式2x30的解的全体;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高一全体属兔的学生; 高一 全体高个子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