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编号:26479058]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10.1 知识与技能(一)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1页 第115题 n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复习内容是本册教材中关于。9.1 植树问题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 植树问题 n 教学提示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千万不要让学生认读教材上的计算器图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Tag内容描述:<p>1、5.1 自然数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 自然数 n 教学提示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是体会“自然数是无限的”。 教学时,首先利用教材设计的数星星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天上的星星能数完吗?使学生初步感受星星的数目太多,再介绍自然数。然后提出:什么情况下看不见星星?学生说出聪聪的话后,再说明0也是自然数。 交流“说一说”的问题时,给学生充分举。</p><p>2、10.1 知识与技能(一)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1页 第115题 n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复习内容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升和毫升、大数的读写、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因数、倍数”等相关知识习题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习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这样避免了空洞的知识回顾,然后又进行大量枯燥习题练习的怪圈。 n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p><p>3、6.1 用计算器计算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用计算器计算 n 教学提示 教材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器,通过大头蛙“你会使用计算器吗?”,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接着,教材通过计算“504010736113”,详细介绍了计算器运算的操作步骤。 教学时,教师要用计算器(实物)组织教学,千万不要让学生认读教材上的计算器图文。另外,用计算器进行例1的计算时,还可以增加三位数。</p><p>4、9.1 植树问题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 植树问题 n 教学提示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p><p>5、11 认识升和毫升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认识容量、升和毫升。 n 教学提示 教材设计了几个活动,活动一是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活动二是比较两瓶饮料的多少;活动三是把两个瓶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的量杯中。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所呈现的比较的方法,不要急于介绍,一定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动手操作,在汇报、展示的环节中还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另外。</p><p>6、8.1 认识平均数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认识平均数 n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均数,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就是一样多,设置了移动笔筒里的铅笔数量来理解“移多补少,达到同样多”这一数学活动。活动二,教材通过“比较哪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的成绩好”来学习平均数;活动三,通过“计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来学习如何利用统计表计算平均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p><p>7、4.1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n 教学提示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线和角的第1课时内容,是一节有关观察并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课。教材首先呈现了“紧绷的弓弦和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的图片和文字叙述;接着画出线段,直观地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认识直线和射线,即“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p><p>8、2.1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n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把几百几十数看作几个十来进行除法口算。教材选择了用汽车往灾区运送大米的现实事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已知的数学信息以及所求的数学问题。兔博士提出“自己试着算一算”要求。 教材给出了列表法和口算法。聪聪用列表法算,给出了完整的表格;丫丫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口算:因为505250,所以250。</p><p>9、7.1 垂线的认识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垂线的认识 n 教学提示 由于垂线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所以教材从研究两条直线相交开始。首先,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小棒交叉、竹篱笆和十字路口的三种事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交叉的小棒可以看作什么?在引导学生想象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现象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两条直线相交,并画出两条直线相交的图示,让学生认识交点。接下。</p><p>10、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n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n 教学提示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教学,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1是先乘后除的简单问题。教材选用了修水渠的事例,用文字和情境图给出了“每天修8米,90天能够修完,第一天修了9米”等数学信息,问题是: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多少天能修完?首先安排“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