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优质课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 (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Tag内容描述:<p>1、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p><p>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1.背景:,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生平,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后期思想家。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李贽敢于对。</p><p>3、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一、进步思潮的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回族。他做过20多年的小官,亲身感受到明朝官场的黑暗,后来弃官,专心著述讲学。他讥笑当时的士大夫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卑鄙无耻。他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认为“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他公然招收女学生,还提倡婚姻自由。他的言论引。</p><p>4、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p><p>5、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一、进步思潮的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回族。他做过20多年的小官,亲身感受到明朝官场的黑暗,后来弃官,专心著述讲学。他讥笑当时的士大夫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卑鄙无耻。他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认为“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他公然招收女学生,还提倡婚姻自由。他的言论引。</p><p>6、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明朝中晚期 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 民主 平等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二框 产生的背景 1 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2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p><p>7、第 1 页 共 2 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进步思进步思 潮与世俗文化潮与世俗文化 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XX 4 26 09 50 xx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B3 A4 C5 C6 D7 A8 C9 C10 A 二 非选择题 11 略 12 1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2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p><p>8、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和反思优质课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2)知道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主要文学作品,知道昆曲和京剧,能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介绍1-2部明清小说、戏曲作品。2。</p><p>9、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2)知道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主要文学作品,知道昆曲和京剧,能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介绍1-2部明清小说、戏曲作品。2.能力目标(1)结合明清小说、戏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说、戏曲所反映的社会变迁。(2)借助文图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感知当时城市。</p><p>10、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一、进步思潮的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回族。他做过20多年的小官,亲身感受到明朝官场的黑暗,后来弃官,专心著述讲学。他讥笑当时的士大夫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卑鄙无耻。他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认为“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他公然招收女学生,还提倡婚姻自由。他的言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