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复习
既包括 生产力 的发展。2、经济学上说说的稀缺性是指。经济学基础复习。经济物品。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市场的定义与机制。1.资源的稀缺性。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经济学基础复习Tag内容描述:<p>1、一、选择/填空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P3 A.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设想到的 B.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 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C.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一个共同阶段 D.是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 ,经济底子薄。P3 3、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一化三改造” ,既包括 生产力 的发展,即 实现国家工业化 ,又 包括 生产关系 的变革,即对 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 系的变革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P4 4、在 1987 年召开的中共 十三。</p><p>2、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于1776年发表了代表作 ,这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是“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2、经济学上说说的稀缺性是指 。3、经济学家用 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4.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状况被称为 。5、经济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 ,二是 。6、如果考察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名义GDP 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实际GDP 的比值,我们可以得到 。7、经济学上用 来作为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8、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所得的差额被称为 。</p><p>3、西财经济学复习提示说明:以下文字是我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点体会,希望对跨专业的同学有点帮助(我也是跨专业考,三跨)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在理解,但也要总结、背诵。如果你现在实在没底,可以把指定参考书拿出来看,我笔记上没有的知识点或者我明确说了不考的章节和知识点,就不要看。2.感觉西经的知识很散很乱,属于正常反映。我的笔记上总结都比较系统了,按照这个笔记去理解、背诵、回忆,多温习几遍,然后抛开笔记自己给出微观宏观的整体框架。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肯定是要熟悉教材和笔记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阐述出来。</p><p>4、经济学基础复习第一章1. 关于经济学里的“稀缺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经济物品”总是不足B. 稀缺性”指世界人口太多,导致人均资源“稀缺” C. “稀缺性”是指穷国的资源不足 D. 富人不存在“稀缺性”问题2、计算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你做一个小时的家教的收益是什么?一个小时的家教机会成本呢?做一小时家教可能的机会成本,一个小时用来学习对你能力的提升3.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哪一项描述了经济增长?2)1)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资本品移动2)生产可能性边界动3)生产可能性边界。</p><p>5、经济学基础,2011年春学期,目 录,第1章 经济学导论 第2章 供求理论 第3章 弹性理论 第4章 消费理论 第5章 生产理论 第6章 成本理论 第7章 市场理论(1) 第8章 市场理论(2) 第9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 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1章 经济学导论,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1 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科学。,1.1.2 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稀缺必然导致选择 机会成本 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p><p>6、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讲 绪论(经济学基础知识)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经济学主要内容;现代经济学体系。 2.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3. 经济学假设和基本经济模型 经济学假设;经济学基本模型;经济学分析方法。 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市场的定义与机制;掌握稀缺、效率、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学会看经济图表和绘制图表。,第二讲 需求与供给理论 1.需求与需求量 需求关系的表示;决定市。</p><p>7、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