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金融专业英语

FECT指定教材《现代金融业务》第二版电子书下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FECT金融英语高级考试教材《银行业务与管理》电子版。2012FECT金融英语高级考试教材《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电子版。各高校的金融专业都相继开设了《金融专业英语》课程。

金融专业英语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 银行信函的翻译银行信函的翻译 第一节 英汉语言对比 一、英汉词汇对比 银行信函的写作背景通常是较为正式的、有很 多原则约束的商务场景,需要涉及很多专业知 识。做好银行信函翻译工作需要了解掌握汉英 两种语言的特点,熟悉银行业务方面的专业知 识和语言特点,熟练运用汉英英汉翻译技巧。 1. 词的使用 汉语:使用谓语动词的情况较多 英语:更多地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介 词或介词短语、关系词等。 2.词的意义 主要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无对应三 种情况: (1) 完全对应: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和 术语等 例如:test key(密押。</p><p>2、英译汉 1.For example payments facilities through banks convenient savings and access to home loans from building societies and car house or life insurance. 例如银行提供的付款工具、建房互助会或储贷协会提供便利储蓄和住房信贷以及汽车、房屋或人寿保险。 2.All th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fit together into a network which comprises the financial system. 所有的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会聚在一起交织成网便构成了金融体系。 1.By their very natur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ttract criticism: bankers 。</p><p>3、金融专业英语 习题答案Chapter One Func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一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1. Chinas banki。</p><p>4、金融专业英语论文关于提高金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应解决的基本理由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随着金融国际化和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地对外开放,“金融业务”和“英语”则成为衡量金融从业人员的重要标准。基于这种目前状况,各高校的金融专业都相继开设了金融专业英语课程,但效果普遍不理想。究其理由,主要在于授课教师没能在该课程定位、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这些基。</p><p>5、金融专业英语 习题答案Chapter One Func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一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1. Chinas banki。</p><p>6、金融专业英语,Finance English,Unit Three Part A A Balance Sheet,教学目的与要求(Teaching targets): help students know clear about the components included in the Balance Sheet; study some specialized words and expr。</p><p>7、金融专业英语,Finance English,Unit Four Part A Bank Deposits,教学目的与要求(Teaching targets): Help students get a brief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nk deposits; study some specialized words and。</p>
【金融专业英语】相关PPT文档
金融专业英语函电写作第三章.ppt
《金融专业英语》 Finance English.ppt
《金融专业英语》.ppt
《金融专业英语》PPT课件.ppt
【金融专业英语】相关DOC文档
金融专业英语翻译.docx
《金融专业英语》习题答案
《金融专业英语》习题答案.doc
《金融专业英语》单词汇总表.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