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级数学上册
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几何体在切截。体验并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金识源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截一个几何体 1、 基础题 1.判断题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出的面一定是圆.( )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截出的面一定是三角形.( ) 二、综合题 1.选择题 (1)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平面不可能是(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 3、 提高题 1.用平面去截一个。</p><p>2、第3课,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导入新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上一节课从展开与折叠研究。</p><p>3、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切截一个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几何体在切截。</p><p>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并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够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三视图是表示物体形状特征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能够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索问题的动力,顺利适应初中数。</p><p>5、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 基础题 1.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2.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物体的左视图是( )。 二、综合题 1.如图所示的正四棱锥的俯视图是( )。 2.下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三、提高题 1.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是全等图形的几何体是( )。 A. 球B。</p><p>6、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与展开、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并积累数学活动和探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内在联系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充分经历实践、探索和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将一个。</p><p>7、截一个几何体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 学习过程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叫截面,那么截面。</p><p>8、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并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够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三视图是表示物体形状特征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能够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p><p>9、第1课,第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负数产生的北京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辩证统一的对立思想。,导入新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p><p>10、第3课,第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绝对值的方法,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绝对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导入新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1. 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5两个数的点。 2. 说出6和5的相反数各是什么数? 3. 6和5是不是互为相反数?为什么?它们离开。</p><p>11、第5课,第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计算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导入新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p><p>12、第4课,第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导入新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计算它们呢?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本赛季,凯旋足。</p><p>13、有理数的除法 1、 基础题 1. 填空题 (1)若有意义,则x_______ (2)若a0,b0,则_______0,ab_______0. (3)(4)_______=8,_______()=3. (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_______. 二、综合题 1.选择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商等于0,则 ( ) A.两个数中有一个数为0 B.两数都为0。</p><p>14、展开与折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与展开、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并积累数学活动和探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内在联系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充分经历实践、探索和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学习过程 1。</p><p>15、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基础题 1.填空题 (1)我们学的几何体,主要有_______. (2)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_. (3)图1为正方体,它由_______个面围成,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棱. 图1 图2 (4)图2为圆柱体,它由_______个面围成,_______个曲面,_______个平。</p><p>16、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以及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1.认识小明的简易书房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2. 老师归纳介绍: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p><p>17、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计算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乐师生APP”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