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a fe3c。加热、保温、冷却金属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技术——退火或正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 或A3)以上。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Tag内容描述:<p>1、第八章淬火与回火,8.1淬火8.2回火,8.1淬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或A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工艺。淬火目的: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提高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提高硬磁性:用高碳钢、磁钢制的永久磁铁(马氏体磁性)提高弹性:各类弹簧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获得M组织,一、淬火方法及工艺1.淬火方法淬火分类按加热。</p><p>2、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HeatTreatmentofMetals,什么是热处理?,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通过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作用和地位,热处理作用:,提高和控制材料性能消除或降低各种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减轻产品重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没有“万能”的。</p><p>3、1、 名词解释1. 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2. 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3. 回火: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4. 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5. 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6.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7. 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8. 马氏体:C原。</p><p>4、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p><p>5、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HeatTreatmentofMetals,什么是热处理?,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通过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作用和地位,热处理作用:,提高和控制材料性能消除或降低各种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减轻产品重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没有“万能”的。</p><p>6、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p><p>7、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5.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转变特点 5.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5.3、马氏体的性能 5.4、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模型 5.5、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5.6、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 5.7、奥氏体的稳定化 5.8、热弹性马氏体与形状记忆效应,稳定的奥氏体区,过冷奥氏体区,A向产 物转变开始线,A向产物 转变终止线,A + 产 物 区,产物区,A1550;高温转变区; 扩散型转变;P 转变区。,550230;中温转变 区;半扩散型转变; 贝氏体( B ) 转变区;,230 - 50;低温转 变区;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M+AR,共析碳钢C曲线分析,马氏体相变:钢铁在经过奥。</p><p>8、第十一章表面热处理,一、表面淬火二、少无氧化热处理三、离子注入四、电子束处理,一、表面淬火,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有何特点表面淬火主要解决哪些问题表面淬火的发展,表面心部不同性能要求,高效率生产,不改变。</p><p>9、第八章淬火与回火,8.1淬火8.2回火,1,8.1淬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或A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工艺。淬火目的: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提高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提高硬磁性:用高碳钢、磁钢制的永久磁铁(马氏体磁性)提高弹性:各类弹簧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获得M组织,2,一、淬火方法及工艺1.淬火方。</p><p>10、第二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2.1金属固态相变概述2.2金属固态相变热力学2.3金属固态相变的形核2.4金属固态相变的长大2.5金属固态相变动力学,返回,下一页,上一页,本章首页,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SMSE,CUMT,相:体系中具有相同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相变:随外界条件的变化(温度),体系中新相取代旧相的过程。固态相变:固态金属及合金在温度及压力改变时。</p><p>11、第四章珠光体转变,4.1、钢的冷却转变概述4.2、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4.3、珠光体转变机理4.4、珠光体转变动力学4.5、珠光体转变影响因素4.6、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等温冷却,钢在热处理时的冷却方式,临界温度,4.1、钢的冷却转变概述,4.1、钢的冷却转变概述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TTT/IT图),A1,550,230,727,-50。</p><p>12、第六章贝氏体转变,6.1、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6.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亚结构6.3、贝氏体相变机制6.4、贝氏体转变动力学6.5、贝氏体转变影响因素6.6、贝氏体力学性能,稳定的奥氏体区,过冷奥氏体区,A向产物转变开始线,A向产物转变终止线,A+产物区,产物区,A1550;高温转变区;扩散型转变;P转变区。,550230;中温转变区;半扩散型转变;贝氏体(B)转变区;,230。</p><p>13、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HeatTreatmentofMetals,什么是热处理?,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通过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作用和地位,热处理作用:,提高和控制材料性能消除或降低各种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减轻产品重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没有“万能”的。</p><p>14、第十一章表面热处理,一、表面淬火二、少无氧化热处理三、离子注入四、电子束处理,一、表面淬火,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有何特点表面淬火主要解决哪些问题表面淬火的发展,表面心部不同性能要求,高效率生产,不改变表面化学成分,只改变表面组织,要点:用快速加热法,使零件表面层很快地达到淬火温度(A化),在热量传至内部之前,立即冷却使表面层淬硬。材料: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如40、45、40Cr。感应加热。</p><p>15、,第八章淬火与回火,8.1淬火8.2回火,.,8.1淬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或A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工艺。淬火目的: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提高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提高硬磁性:用高碳钢、磁钢制的永久磁铁(马氏体磁性)提高弹性:各类弹簧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获得M组织,.,一、淬火方法及工艺1.淬火方法淬。</p><p>16、第六章贝氏体转变 6 1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6 2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亚结构6 3 贝氏体相变机制6 4 贝氏体转变动力学6 5 贝氏体转变影响因素6 6 贝氏体力学性能 稳定的奥氏体区 过冷奥氏体区 A向产物转变开始线 A向产物转变终止线 A 产物区 产物区 A1 550 高温转变区 扩散型转变 P转变区 550 230 中温转变区 半扩散型转变 贝氏体 B 转变区 230 50 低温转变区。</p><p>17、,第八章淬火与回火,8.1淬火8.2回火,.,8.1淬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或A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工艺。淬火目的: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提高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提高硬磁性:用高碳钢、磁钢制的永久磁铁(马氏体磁性)提高弹性:各类弹簧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获得M组织,.,一、淬火方法及工艺1.淬火方法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