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肌肉注射技术

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告知注射目的。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是否有炎症、硬结、瘢痕。双人核对医嘱、 4.用物处理。5.评估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 6.评估环境是否安静、整洁、安全、 私密性良好 7.用物。

肌肉注射技术Tag内容描述:<p>1、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长治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长治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赵慧琴赵慧琴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n n 定义定义 n n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n n 部位选择及定位方法部位选择及定位方法 n n 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n n 小结小结 一、定义一、定义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 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它生物膜为快。自物透过的速度较。</p><p>2、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患者的神志、合作程度、心里状况。2、注射部位皮肤情况、药物性质、有无过敏史。3、环境是否清洁、舒适、安全。【准备】1、护士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物品 药品、肾上腺素一支、安尔碘、棉签、消毒砂轮、手消液、消毒弯盘一套(或由盖方盘一个)、一次性注射器、治疗盘一个、污物缸、利器盒。【环境】 安静、整洁、舒适。【体位】 根据病情取舒适体位。【操作流程】处置、核对医嘱备好用物安瓿按据消原则辬开正确抽吸药液放入消毒弯盘或消毒有盖方盘内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核对、解释必要时关闭门窗。</p><p>3、肌肉注射技术,肌肉注射技术,目的:,需迅速发挥药效或不能经口服用药的药物。 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 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评估:,告知注射目的。 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是否有炎症、硬结、瘢痕。,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巾、弯盘、碘伏棉签、干棉签、5ml注射器、砂轮、药液 治疗车、车下层一个医疗污物桶,注射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 坐位:坐得位置要稍高一些,以方便操作。,臀中肌、臀小肌。</p><p>4、肌肉注射技术,肌肉注射技术,目的:,需迅速发挥药效或不能经口服用药的药物。 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 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评估:,告知注射目的。 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是否有炎症、硬结、瘢痕。,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巾、弯盘、碘伏棉签、干棉签、5ml注射器、砂轮、药液 治疗车、车下层一个医疗污物桶,注射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 坐位:坐得位置要稍高一些,以方便操作。,注射部位:,臀。</p><p>5、肌肉注射技术 郭晓琴,操作流程,1、评估:双重核对(姓名、床号,腕带) 2、用物准备:注射器(5ml)、基础注 射盘、注射卡、药物、砂轮、弯盘 3.操作步骤:双人核对医嘱、 4.用物处理,5.评估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 6.评估环境是否安静、整洁、安全、 私密性良好 7.用物,操作后处理,1.用物: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相应处理 2.护士:洗手,6.注射部位避开发炎、感染、疤痕、皮肤病、大血管和神经等处进针。 7.注射中、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8.根据药物性质,掌握推注速度。 9.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T。</p><p>6、肌内注射技术 护理示教室 内容提要 定义目的注射部位定位方法注射技术注意事项注射时减轻疼痛的技术 肌内注射 定义 肌肉注射法 intramuscularinjection IM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 肌内。</p><p>7、肌肉注射技术 肌肉注射技术 目的 需迅速发挥药效或不能经口服用药的药物 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 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 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评估 告知注射目的 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是否有炎症。</p>
【肌肉注射技术】相关PPT文档
肌肉注射技术课件
肌肉注射技术ppt课件
《肌肉注射技术》PPT课件.ppt
肌肉注射技术课件.ppt
肌肉注射技术 (1).ppt
7 肌肉注射技术.ppt
《肌肉注射技术》PPT课件
【肌肉注射技术】相关DOC文档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