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编号:112897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 班 姓名。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序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Tag内容描述:<p>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学号:xxxxxxxxxx 姓名: 学号:xxxxxxxxxx 姓名: - 2 -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综合前面实验单元典型部件设计与调试,对数据选择器(A、B) 、计数器、运算器、寄存器和微 程序控制器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使其具有简单运算功能:取数、读数、做 加法、送数等。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通过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的 编制与调试等全过程有一个较为综合、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与调试步骤: 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p><p>2、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实验项目:1、设计一个具有带进位加法和立即数寻址方式的模型机2、设计一个具有带进位加法和条件跳转的模型机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10级37-4班 学 号: 11003070407 姓 名: 何岑 指导教师: 王勇 实验时间: 20125.2527 实验一:设计一个具有带进位加法和立即数寻址方式的模型机1、问题描述本题目设计的是一台具有输入、输出、带进位加法、储存和跳转功能的模型计算机,并写出工作程序和测试数据验证所设计的指令系统。2、设计目标在设计完本程序后,所设计模型机能够完成从一个外设输入一个数到。</p><p>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2010/2011第2学期-第19周)指导教师:李俊松 张芳班级:09数媒2班姓名:林真超学号:E0970020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深入了解计算机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控制器的组成,指令系统微程序设计的具体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完成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设计和调试。(2)实验要求:(1) 根据内容自行设计相关指令微程序;(务必利用非上机时间设计好微程序)(2) 设计测试程序、实验数据并上机调试。(3)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p><p>4、94d124eab8ae47bee9c12a1b2f1a8b8f.pdf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6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班级: 姓名: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目录一、设计题目2二、设计目的2三、设计说明2四、设计内容3五、分组及任务分配3六、课程设计环境3七、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的执行流程框图47.1基本指令流程框图47.2扩展指令流程框图5八、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的微程序编码表5九、基本、扩展指令映射表89.1基本指令入口地址映射表89.2扩展指令入口地址映射表8十、指令设计方案9十一、测试程序13。</p><p>5、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2012年5月30日实验一 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二、实验原理:1.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_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表如下:方式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S3 S2 S1 S0逻辑运算CN=1(无进位)CN=0(有进位)0 0 0 0F=/A。</p><p>6、武汉工业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级: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蒋丽华_______ 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组成知识;2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学习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元电路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5定义20条MIPS指令集的典型指令,并编写相应的汇编程序,能在模型机上调试,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6通过熟悉较完整的计算机的设计,全面了解。</p><p>7、课 程 设 计 报 告课程设计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系 别 : 三 系 学生姓名: 龚 凯 班 级: 软 件2 学 号: 20110311217 成 绩: 指导教师: 卞 利 开课时间: 2012-2013 学年 二 学期1 设计题目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二主要内容三具体要求四进度安排五成绩评定正文1. 用数据流表示的微程序如图(1)所示。PC-ARPC+1RAM-BUSBUS-IRP(1)测试02011C1D05060B1A1B1F202110。</p><p>8、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性能简单的计算机 系 别: 计算机系 专 业: 计科1101班 组 别: 第三组 学生姓名: 学 号: 目 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二、设计要求 -1三、设计的方法及过程-23.1整机设计 -23.1.1 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设置正确设置多路开关-2。</p><p>9、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实 验 报 告评 语:成绩教 师:年 月 日班 级: 1403011 学 号: 140301124 姓 名: 于梦鸽 地 点: EII-312 时 间: 第3批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组成知识;2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掌握LPM_ROM的配置方法。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元电路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5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掌握微程。</p><p>10、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典型模型机设计与实验院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班级:计*指导教师:*2016年12月24日*大学6目录一、设计目的2二、设计任务2三、实验设备2四、设计原理2五、指令系统设计21.指令格式22.指令系统33.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方法3六、设计过程41.生成指令系统42.生成源代码43.编写微程序54.联机运行5七、设计心得5一、 设计目的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为其设计815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在实验系统上调试通过,以理解CPU控制原理以及计算机整机系统概念。</p><p>1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计算机 班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一、课程设计目的1在实验机上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指令系统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2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3培养综合实践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设计的任务针对COP2000实验仪,从详细了解该模型机的指令/微指令系统入手,以实现乘法和除法运算功能为应用目标,在COP2000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p><p>12、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目 录1实验目的 32实验原理电路图 33机器指令与微程序 54实验设备 85实验任务 86实验结果 107实验总结 11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3掌握微指令格式的化简和归并4将微程序控制器同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计算机5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路6通过CPU运行九条机器指令(排除有关中断的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二、实验原理电路图1时序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