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皮肤病的机理
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
激素治疗皮肤病的机理Tag内容描述:<p>1、任务4 皮肤病的治疗,内容提要,皮肤病内服药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治疗;皮肤病的物理治疗,一、皮肤病内服药治疗,1抗组胺药物 2抗真菌药物 3糖皮质激素4免疫抑制剂 5维A酸类 6.其他抗炎药,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通常是指H1受体拮抗剂。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的H1受体结合拮抗组胺效应,或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滞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用以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传统的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作用,可产生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嗪。</p><p>2、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p><p>3、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p><p>4、药物治疗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皮肤性病的药物治疗,Copyright 2014 WUST. All rights reserved.,治疗的原则药物的性能、剂型和用法,皮肤性病外用药物治疗,Copyright 2014 WUST,3,外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仅作用于皮肤表面,不被皮肤吸收 常用被皮肤局部吸收,局部浓度高,全身吸收少 常用外用药物后经皮吸收进入人体 少用,尼古丁贴片(力克雷),4,药物的皮肤吸收,皮肤吸收的途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部位粘膜 皮肤阴囊 前额 大腿内侧 上臂屈侧 前臂 掌跖角质层含水量角质层含水量增高 吸收增强(吸收作用增强100倍)封包(。</p><p>5、任务4 皮肤病的治疗,内容提要,皮肤病内服药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治疗;皮肤病的物理治疗,一、皮肤病内服药治疗,1抗组胺药物 2抗真菌药物 3糖皮质激素 4免疫抑制剂 5维A酸类 6.其他抗炎药,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通常是指H1受体拮抗剂。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的H1受体结合拮抗组胺效应,或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滞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用以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传统的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作用,可产生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p><p>6、常见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鸡眼 脱发 冻疮 痱子 荨麻疹 青春痘/痤疮银屑病 黄褐斑 疣 疖 过敏性皮炎白癜风香港脚脂溢性皮炎 体癣、手足癣、灰指甲疥疮湿疹,鸡眼,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质层,形如圆锥体嵌入皮内,尖顶突入真皮中压迫神经末梢,局部一旦受压或受挤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圆锥的底在皮肤表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质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黄豆大小。形态像鸡的眼睛,按压有疼痛!,鸡眼,鸡眼治疗,偏方1.将生姜置患处,将艾叶置于生姜上,用香火烧之,隔日自行脱落即愈。 用鸡眼膏外贴切除术(。</p><p>7、皮肤病的治疗,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皮肤科外用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的性能外用药物剂型的种类、组成、作用、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外用药物的应用原则,2、了解皮肤科内用疗法中抗组胺药物、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甲酸类药物、氯喹、氨苯酚、免疫抑制剂等在皮肤科的应用,3、了解皮肤科的物理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冷冻疗法、电凝术、激光疗法等,一、外用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的性能在外用药物治疗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药物按其不同性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清洁剂:用来清除皮损上渗出物、分泌物、鳞屑和痂等。如水溶液、酒精、植物油、液体石腊。。</p><p>8、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张冰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2010年国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目的,熟悉皮肤病治疗中的常用中(成)药掌握常见皮肤病中药治疗的合理用药原则与方法了解常见皮肤病诊断的基本要点,教学提纲,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方法皮肤病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附 矿物药与皮肤病,第一节 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器官(不是系统)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5%-15%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屏障保护/感知感觉/交换(排泄、吸收)因此,皮肤病不仅是美观问题,对人体健康具。</p><p>9、皮肤病的系统治疗Systemicmedicationindermatologicaltherapy,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毕志刚教授,SystemicMedicationinDermatology,Welisthereonlypreparationsweusecommonlyforourpatientswithskindisease。</p><p>10、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1,一、主观症状,痒:最常见其它症状:疼痛、灼热、感觉异常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关节痛、疲倦等,皮肤病的症状,2,二、客观症状,皮疹(lesions)原发疹(primary lesion)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皮肤病的症状,3,原发疹(Primary lesions),斑疹(macule)斑片(patch):直径3-4cm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色素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色素脱失出血斑:瘀点(petechia)瘀斑(ecchymosis),4,丘疹(papule)限局性、实质性,高出皮面直径1cm,原发疹(Primary lesions),5,结节(nodule)限局性、实质性、深在性真皮。</p><p>11、任务 4 皮肤病的治疗内容提要皮肤病内服药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治疗;皮肤病的物理治疗1一、皮肤病内服药治疗1抗组胺药物 2抗真菌药物 3糖皮质激素4免疫抑制剂 5维 A酸类 6.其他抗炎药2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通常是指 H1受体拮抗剂。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的 H1受体结合拮抗组胺效应,或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滞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用以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传统的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作用,可产生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嗪。</p><p>12、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皮肤病的诊断,病史采集体检原发损害继发损害实验室检查,history,lesions,laboratory,diagnosis,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主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持续时间现病史:疾病发生、发展经过,皮疹起始部位、特点,患者自觉不适、发病原因、治疗情况等。既往史:类似疾病和过敏史,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