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
夯筑法治基石。夯筑法治基石。B.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知识目标 (1)知道法治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Tag内容描述:<p>1、夯筑法治基石1、 【学习目标】1. 重点识记法治的意义以及了解我国法治进程2. 理解与掌握良法之治与善治3. 法治中国的建立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p><p>2、夯筑法治基石年级九科目道法周次执笔人课时学案序号班级课题4.1夯筑法治基石备课组长审核学校审核姓名教师寄语学习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维护社会法治的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平感。2. 能力:提高对社会稳定、国际发展、个人生活需要法治的理解。3.知识:懂得法治的含义,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知道我国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学习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学习难点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学 习 过 程1、 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并填空)一、选择法治道路1. 法治的要求:(1)。</p><p>3、夯筑法治基石年级九科目道法周次课题夯筑法治基石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懂得法治的含义,2.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3.知道我国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4.知道我国法治的进程和总目标学习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学习难点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1、 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并填空)(一)温故知新(回顾七年级下册第九课)(1) 法治的含义和要求:(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 法治的地位及作用:(二)预习新课1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 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p><p>4、夯筑法治基石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因为()只有法治才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A BC D22017年,广西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神剑”系列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保持打击“村霸”和宗族黑恶势力犯罪案件高压态势,全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打击“村霸”和宗族黑恶势力犯罪()能够确保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体现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是我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体。</p><p>5、夯筑法治基石知识目标1知道法治的作用及要求。2了解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标志。3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提高对法治作用的认识水平。2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对党在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中作用的认识。3通过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学习和认识,能从不同角度、领域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2增强对我国法治建设和要求的认识,支持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3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做一名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中国人。重点1法治的作用及要求。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难点1法治的作用。</p><p>6、夯筑法治基石基础过关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下列对良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A体现每个人的意志和利益B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C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D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就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据此完成24题。2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B)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p><p>7、夯筑法治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2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环节】一、漫画导入【多媒体呈现】 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法治。</p><p>8、夯筑法治基石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在这份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回答下题。1关于“法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B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C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D 法治能够维护社会稳定、杜绝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2在十九大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说明了法治的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p><p>9、夯筑法治基石知识目标(1)知道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2)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通过事实证明,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增强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责任感。重点:建设法治中国。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学法:自学、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视频法治中国。2教师设置问题:通过短片,你对法治中国是如何认识的?(提示:法治与我们生活密。</p><p>10、夯筑法治基石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p><p>11、夯筑法治基石一、单项选择题1.“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说明()A.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法令的施行B. 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法治C. 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D. 只要国家兴旺,法律自然会得到贯彻实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行法律,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兴旺;相反,如果法律执行不够严格,则会使社会混乱国力衰弱。两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法律对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故应选B。考点:我们的生活离。</p><p>12、知道劳动最光荣 1.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 ( B )1、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2、能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3、可以实现人类所有梦想 4、成就了今天美好生活A.12 B.14 C.23 D.342.习近平崇敬劳模,也热爱劳动,16岁就到陕北农村插队。 走上领导岗位后,勤勉工作,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这启示我们 ( B )1、要争当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2、一切成就和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 3、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获得幸福4、青少年只要好好学习,长大再谈劳动A.124 B.123 C.234 D.134某校开展了“快乐劳动,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很多同兰积极参加家务劳动。</p><p>13、续写春天的故事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C.中国共产党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 )A.B.C.D.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p><p>14、第三单元第九课日月无私照考点与预向1考点概要:共享阳光;我们的关爱。2中考预向:这部分内容属于国情内容,中考常以材料分析题呈现,重在考查学生对国情知识的了解。思 维 导 图学 以 致 用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2党和政府的举措: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促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权益问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p><p>15、生活在信息化社会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互联网带来的高效便利和负面影响。2、做一名理性的媒介信息接受者,合理利用现代媒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习重难点】重点:合理用现代媒介;难点:正确认识现代媒介带来的影响。【学习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迅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上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51亿,占全球网。</p><p>16、创新永无止境1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共122.7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9件,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6件,正在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的指标目标稳步前进。这说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A BC D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年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