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常温下为固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有水有氧气)会生锈生成氧化铁(又称三氧化二铁。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Tag内容描述:<p>1、第一部分 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p><p>2、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人教版)主讲老师:张老师目录绪言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4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10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4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18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2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25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28第九单元 溶液32第十单元 酸和碱35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40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44常见物质的化学式47常见物质的俗名48常见的化学方程式48常见反应的现象52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54多功能瓶55除杂56鉴定56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绪言l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p><p>3、化学方程式汇总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p><p>4、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 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p><p>5、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口出现小水滴,石灰。</p><p>6、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空气,氧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氧气为 、稀有气体(混合物)为 、二氧化碳为 、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4、排放到大。</p><p>7、初中化学知识要点十一项大总结(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劝斥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O2 证实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 .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p><p>8、九年级化学知识小结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1.发现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成分:3.污染物:粉尘、气体(CO、NO2、SO2)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氮气(78%):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用途;作保护气、食品包装代的防腐。氧气(21%):支持燃烧。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水、其它气体和杂质。空气(P22)1. 药品:2. 现象:3. 3.结论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化性支持燃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O2= (空气中红光、氧气中白光、石灰水变浑浊 )S+O2= (空气中淡蓝色、氧气中蓝色、。</p><p>9、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 火焰:焰心、内焰(最明。</p><p>10、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具金属光泽,具良好的导电性、电热性、延展性,熔沸点高,密度较大(Hg为液态、铜为紫红色、铁为银白色、银的导电性最强、钨的熔点最高)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有水有氧气)会生锈生成氧化铁(又称三氧化二铁:Fe2O3);铝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氧化膜而失去光泽、铜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高温。</p><p>11、第八单元知识点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p><p>12、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知识点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p><p>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要点汇总(精品)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四大特点P4(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a.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b.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c.尽可能采用。</p><p>14、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空气 氧气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红磷 不能用木炭 硫磺 铁丝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冷却后 水面上升约1 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 5体积的原因可能。</p><p>15、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 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 铜 氧化铁 2 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 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 硫酸铜晶体 4 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5 淡黄色固体 硫磺 6 无色固体 冰 干冰 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 银 铁 镁 铝 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 铁粉 木炭 氧化铜 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 碳黑 活性炭 9 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 白色固体 氯化钠 碳酸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