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A.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Tag内容描述:<p>1、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课后作业基础夯实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该体系未能解决任何问题B. 该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C. 该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随时可能解体D. 美国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A. 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B. 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C.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D.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3.“一战”后,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p><p>2、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三、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曾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p><p>3、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三、自主学习:一凡尔赛和约1、巴黎和会的召开______ 年1月,在巴黎召开。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____________和战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会议被法国、英国。</p><p>4、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基础检测1.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A. 德国边界问题B. 成立国联C. 殖民地问题D. 军备问题2.“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A. 权利法案B. 九国公约 C. 凡尔赛和约D. 慕尼黑协定3.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A. 签署了九国公约B. 参加了巴黎和会C. 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 。</p><p>5、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二,一,一、慕尼黑阴谋 1.背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吞并 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 2.内容: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 签订协定,规定 必须在10天之内把 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 ”。 3.影响:慕尼黑阴谋把 政策推向顶峰,它使 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 力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1938,慕尼黑,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慕尼黑阴谋,绥靖,法西斯,反法西斯,二,一,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全面爆发 (1)时间: 。 (2)标志: 。 2.初始阶。</p><p>6、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一、慕尼黑阴谋 1.背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吞并 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 2.内容: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 签订协定,规定 必须在10天之内把 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 ”。 3.影响:慕尼黑阴谋把 政策推向顶峰,它使 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 力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1938,慕尼黑,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慕尼黑阴谋,绥靖,法西斯,反法西斯,二,一,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全面爆发 (1)时间: 。 (2)标志: 。 2.初始阶段:1。</p><p>7、九年级下册3.9列宁与十月革命基础训练1.“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都远远比不上他那些伟大的祖先如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二世的专制统治是被一场革命推翻的,这场革命是( )A.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的直接事件是( )A.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B.将一战进行到底C.建立人民委员会 D.颁布土地法令3.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p><p>8、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基础检测1.有学者将国际工人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发展特点总结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建立C.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关于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列宁是起义的主要领导者这次起义又称为“十月革命”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A. B. C. D. 3.“1917年11月,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引了寂。</p><p>9、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对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措施的理解三、自主学习:导入新课:1991年,飘扬了69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p><p>10、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作业基础夯实1.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A. 促进生产力发展B. 重视发展农业C. 使人民安居乐业D. 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2.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A. B. C. D. 3.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p><p>11、九年级下册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真题演练1(2018山东泰安)“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2.(2018江苏南京)“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C.实现农业集体化 D.。</p><p>12、九年级下册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检测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B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2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年份1922年1928年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72101谷物收获量(百万吨)5673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3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给在国外的妈妈写信,她在寄信人地址上应填的国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