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编号:26812900]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
技术测量将测量值与具有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标准化有利于机器的设...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知识和常用测量仪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Tag内容描述:<p>1、技术测量将测量值与具有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测量值。“,“限制”用于协调机器部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经济之间的矛盾。配合是反映机械零件之间功能要求的相互关系。”极限和合作”的标准化有利于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直接影响产品的准确性、性能和寿命,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例如:使用光标卡尺测量轴直径、光圈,例如以千瓦测量轴直径,此过程的特性、操作和基本要求,1.特性:极限配合和技术测。</p><p>2、第二章技术测量基础知识和常用测量仪器,第二十一章技术测量基础知识第二十二章常用长度和尺寸测量工具的定期实践培训第一章游标卡尺测量的定期实践培训第二章测角用千分尺测量第二十三章常用机械测量仪器的定期实践培训第三部分角度测量第二十五章其他测量仪器的介绍第二十六章光滑极限规,学习目标,了解常用长度和尺寸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和量块的测量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的角度测量仪器,如万能角度尺和正弦。</p><p>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案 100 学时 教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二版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 刘吉华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 2 班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1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 1 讲 课课 题题 第一章 绪论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懂得学习公差课的目的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 互换性的定义 2 加工误差与。</p><p>4、学习要求: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基本偏差的相关标准内容; 掌握公差带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重点: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难点: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第2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2.1 概述,目前我国使用“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p><p>5、学习要求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 基本偏差的相关标准内容 掌握公差带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重点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难点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第2章孔 轴的极限与配合 选择原则 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前提下 尽量制造经济合理 选择方法 计算法 类比法 试验法 计算法 根据使用要求 通过用理论公式计算来确定 试验法 通过试验或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满。</p><p>6、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2 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2 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阶段性实习训练二使用千分尺测量 2 3常用机械式量仪 2 4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阶段性实习训练三零件的角度测量 2 5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2 6光滑极限量规 学习目标 理解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计量器具 如游标卡尺 千分尺 量块等的测量原理 掌握其使用方法 理解常用的机械式量仪。</p><p>7、,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阶段性实习训练二使用千分尺测量23常用机械式量仪24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阶段性实习训练三零件的角度测量25其他计量器具简介26光滑极限量规,.,学习目标,理解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等的测量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理解常用的机械式量仪。</p><p>8、一 、填空1.M20x1-5g6g-S的含义:M20( ),1( ),5g( ),6g( ),S( )。 2.按GB10095.1-2008的规定,圆柱齿轮的精度等级分为( )个等级,其中( )级精度最高,( )级精度最低。3.配合代号为50H10/js10的孔和轴,已。</p><p>9、教 案第 周课型分类理论课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节)教学课题绪 论(3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的分类及互换性存在的必要性;2、 了解标准化概念和公差标准发展概况;3、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教学难点几何量误差的理解教学。</p><p>10、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学勤主编,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孔和轴、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2、能够计算上下偏差值和公差值。能看懂公差带图。 3、熟悉配合的含义及种类。 4、能够正确计算间隙或过盈值的大小,判断出相应的配合类别。 5、了解配合公差带图。,【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图样标注准确地计算出上下偏差和公差值,能。</p><p>11、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学勤主编,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标注形位公差符号。素质目标能够读懂形位公差符号的含义。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标注形位公差的框格、指引线、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2、能够准确识读零件图中形位公差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形位公差符号的标注方法。2、识读零件图上的形位。</p>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相关PPT文档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