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第3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高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设计目标概览 1、华北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含义: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而制造的一连串事件的总称。 主要事件:“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 影响:华北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站到时代的前列,进行政策调整的? 1935.8“八一宣言” 1936.12 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p><p>2、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大中小一、课标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p><p>3、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第2课时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知识。分析理解七七事变为什么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一些否认历史的观点展开讨论,加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战初期,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爱国将士的战绩和气概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它是不容歪曲的铁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侵略罪证,侵略者的暴行将被。</p><p>4、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第3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国共合作、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教学要点】重点:抗战胜利的意义。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p><p>5、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了解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掌 握中国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及作用,抗战胜利的史实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教材归纳根据地克服困难的措施收集资料鉴别整理收集资料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帮助以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牺牲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民族的耻辱思想意识仇恨法西斯,愿为人类的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重点和难点:。</p><p>6、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间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同时也穿插着其他各种矛盾。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间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同时也穿插着其他各种矛盾。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p><p>7、设计主题 抗日战争 1 整体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根据 课标 在课程性质上的定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p><p>8、教学设计者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 王亚丽 职称 中教二级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属模块 必修1 单元 专题 第4单元第十六课 设计主题 抗日战争 1 整体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根据 课标 在课程性质上的定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因此 本课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为。</p><p>9、东莞市2014年高中历史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知识点来源 学科: 历史 年级:高一 教材版本: 岳麓版 2010年6月第3版 所属章节:第五单元第20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屏幕录像专家共享版 +PPT软件 设计思路 本微课从三个维度解读抗日战争。第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就是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为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战争的危害;第二“团结奋起于战争之殇”,以抗战史实为依据。</p>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高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设计.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