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克的初步认识3》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资料》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
克的初步认识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认识重量单位克; 掌握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换算; 会估计生活中比较轻的物体重量。,一袋大米重25( ) 一个大冬瓜重10( ) 一头牛重420( ) 小明体重28( ),一只乒乓球约重3( ) 一杯牛奶重300( ) 一个西红柿重250( ) 一个鸭蛋约重60( ),?,?,?,?,1瓶墨水的重量是( )克,170,150克,20克,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50,克,250,450,4,克,千克,克,( ),( ),( ),( ),1袋砂糖 重500克,( )袋砂糖是1000克。,2,1000克=1千克,1千克,1000 克,=,又叫做1公斤,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p><p>2、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1页,完成想想做做教学目标:、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天平、。</p><p>3、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p><p>4、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认识“千克”及常见秤克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课本104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教学重点: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实物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