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2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两极世界形成背景美苏冷战的表现冷战的下国际关系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思考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课件30张2Tag内容描述:<p>1、抗日战争,新课标要求:,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一:此事发生在1931年,日本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此事后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材料二:此事发生在1932年1月的上海,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侵略军袭击该地,驻守凇沪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材料三:同。</p><p>2、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形成背景 美苏冷战的表现 冷战的下国际关系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即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 思考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 雅尔塔体系 奠定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2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p><p>3、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896年6月13日 李鸿章乘坐的火车驶入德国 下榻于柏林豪华的恺撒大旅馆 德国之行 见到德皇及偶像 俾斯麦 为了欢迎李鸿章的到来 德国发行的李鸿章明信片 李鸿章会见德国前宰相俾斯麦 1 铁血宰相 俾斯麦的名号为何享誉欧洲大陆 使李鸿章都十分敬仰 德。</p><p>4、民间版朱元璋像 宫廷版朱元璋像 哪张画像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异 民间版 因为朱出身贫苦 早年身世坎坷 经受许多磨难 不可能是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 宫廷版是竭力美化自己掩盖过去的畸形心态 1 为强化皇权维护皇帝尊严 不择手段 极力强化君主专制2 明清时期反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1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p><p>5、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 马关条约 签订 辛丑条约 签订 二十一条 签订 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问题 毛泽东同志明确了新中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p><p>6、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 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 例如精致 古典 宁谧 壮观 肃穆 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 产生角逐 只有一个词 它们不会争 争到了也不受用 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 留给那唯一的城市 这个词叫伟大 这座城市叫 罗马 余秋雨 行者无疆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名著作 罗马法的精神 中说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 第二次以宗教 天主教 第三次以法。</p><p>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4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中国 世界上钢铁年产量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据报道 我国钢铁的年产量达到了4 2亿吨 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 3 已经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 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时年产量可能达到6亿吨左右 钢铁工业素有 工业粮食 之称 它的发展一度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金属的腐蚀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钢铁生锈 锈迹斑斑 铁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Fe2O。</p><p>8、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 概念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 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切受制于中央 2 形成的原因 1 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经济的。</p><p>9、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 君主立宪制 英国 德国 民主共和制 美国 法国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 权利法案 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国家大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元首无实权 最高决策者 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 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p><p>10、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 五四运动 浮雕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运动 在巴黎和会上 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正当要求 遭到列强拒绝 列强还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运动 1 导火线 失败 2 经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