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练习
A. 20℃ 不充足 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 D. 30℃ 充足。专项突破(四) 科学探究之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探究。同时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用实验一制得的气体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课时训练(十六) 实验原理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练习Tag内容描述:<p>1、七年级上科学探究专题训练1、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一二A. 20 不充足 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 D. 30 充足2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p><p>2、专项突破(四)科学探究之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探究12017房山二模 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同时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 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一制备二氧化碳实验二用实验一制得的气体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纸花变为红色纸花不变红纸花变为红色(提示:实验中三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提出问题 中纸花为什么都变红?猜想假设 .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进行实验 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重新设计了制备二氧。</p><p>3、专题四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现象 结论(有无该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根据选用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p><p>4、科学探究题题型训练(五)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蜡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2.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影响因素A过氧化氢在常温。</p><p>5、科学探究题题型训练(五)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蜡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2.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影响因素A过氧化氢在常温。</p><p>6、题型突破(六)科学探究题型分类突破类型一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角度1物质性质的探究1.2017北京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图T6-1.不稳定性(1)如图T6-1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16 g KMnO4产生O2的质量为g。(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腐蚀性查阅资料 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进行实验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2:将铜。</p><p>7、主题训练(五)范围:科学探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图C51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图C524区别下列物质所用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方法或试剂A氢气和氮气点燃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C稀盐酸和稀硫酸铁D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盐酸5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p><p>8、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题一般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或化学现象作为试题的主要内容,以实验为研究手段展开研究。试题通常按照问题情境、查阅资料和探究过程构建。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得出结论、评价与反思等几个方面。由于题干中文字、图片、信息、数据较多,要回答的问题逻辑性强,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所以科学探究题成为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难点。类型1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1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p><p>9、专题四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现象 结论(有无该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根据选用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p><p>10、课时训练(十六) 实验原理与科学探究夯实基础12017东城一模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K161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打开K,使过氧化氢溶液流入烧瓶中。下列对实验中部分现象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图K161A装置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装置中会有液面下降,溶液颜色不变C装置中会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不变 D装置中会有液面上升,溶液变为无色22016怀柔一模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p><p>11、专项突破(八)科学探究之酸碱的性质12015延庆一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一: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变为无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你认为猜想_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12、阶段测试(五) 科学探究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ZJ5-1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图ZJ5-1 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 图ZJ5-2 3.区别下列物质所用方法或试。</p><p>13、题型突破(六) 科学探究 题型分类突破 类型一 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 角度1 物质性质的探究 1.xx北京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图T6-1 .不稳定性 (1)如图T6。</p><p>14、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科学探究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也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p><p>15、江苏省东台市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科学探究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仪器 不能加热 也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 将带。</p><p>16、专题四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 性质 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 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 要求 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 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p><p>17、第27讲 专题五 科学探究 一 选择题 1 2015 温州 法拉第曾以 蜡烛的故事 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 其中 对问题的回答 属于 设计实验方案 的是 D 选项 问题 对问题。</p><p>18、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科学探究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也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