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老师师徒结对

小学学校师徒结对子计划教师个人总结。师徒结对总结。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英语组师徒结对师傅计划。拜师结对给了我们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快速成长的机会。特制订指导徒弟为期三年的成长提高计划如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师徒结对子计划&#160。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新老教师拜师结对。

老师师徒结对Tag内容描述:<p>1、小学学校师徒结对子计划教师个人总结走上讲台的第三年,这个学期我教两个一年级班级的数学,从没教过一年级,心中比较忐忑,很担心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教一年级小朋友。非常幸运的是,开学之后,学校安排范运平校长做我的师傅,能够得到她的指点,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范校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最让我佩服的是,遇到任何难题,她总是有很多点子,所以跟着她学习怎样教学,我对这个学期的教学充满了期待。先对自己进行剖析吧,虽然已经从教两年,但是很多方面不成熟,语速还是很快,上课语言不精炼,最需要锤炼的就是语言。而且以前都是教四年级。</p><p>2、师徒结对总结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教学相长”,就是在于师徒共同教研中,师父与徒弟共同获得大提高。下面我就从徒弟这个角度谈谈我的收获:大家都知道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1.就我个人而言,有人听课势必比没人听课时的兴奋程度要高很多,讲课也就更加有激情,对孩子的感染力就更大。2.因为要向师傅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备课时会特别注意以终为始,就是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而不是为了讲内容而讲课。从而使自己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3.师。</p><p>3、英语组师徒结对师傅计划香乐小学曹丽霞拜师结对给了我们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快速成长的机会,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本着提高思想,虚心学习的原则,我有幸收了侯晓丽和赵晓珍两名徒弟,特制订指导徒弟为期三年的成长提高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了使我们小学英语组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现决定安排师徒结对活动。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计划。二实施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汇报课教案,听课指导与简要。</p><p>4、师徒结对子计划 师傅计划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为青年教师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与霍林升老师结为师徒,不管是出于学校要求还是自身和徒弟,我都有必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所谓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决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实行这个师徒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职责。要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1)认真贯彻、模范执行。</p><p>5、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培养活动方案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帮助新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书育人之道,促使他们快速成长,特制订“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条例如下:1、须拜师对象:刚刚毕业分配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以及未从事过高中教学调入的教师,视其学科须拜师2-3年。2、拜师对象:从事高中教学多年,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担当师傅。3、师傅要求:师傅应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徒弟,要负责指导如何备课、上课、。</p><p>6、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隆阳区兰城中心学校 2017年3月“师徒结对”是促进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是兰城中心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师傅,年轻教师在师傅的不断鼓励,指导,帮助下,更快地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师傅教师们随和有耐心,都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把一生最灿烂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过师傅老师们的感染和教导,使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受益匪浅。一、多学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就将停止教。</p>
【老师师徒结对】相关DOC文档
小学学校师徒结对子计划教师个人总结.doc
教师 师徒结对徒弟总结.doc
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师傅计划.doc
学校教师师徒结对子计划.doc
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培养活动方案.docx
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总结.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