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编号:1469525]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Tag内容描述:<p>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第一课时一、 课标分析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本条标准旨在阐明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后的能量转换过程,太阳辐射能的转换及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一切大气运动和大气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本条标准的解读应把握以下内容: 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认识大气的基本组成及对能量传输及转换的影响;说明大气的具体受热过程及影响二、 教材分析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内容的处理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大气的增温过程,利用活动对比分析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p><p>2、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特别重要的,故应该重点讲解,注重探究。【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p><p>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示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通过实验活动得知冷热不均会引起热力环流。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p><p>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授课学科中学地理授课班级高一班授课时间2017年/9月/27上午第四节授课内容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课时第 1 课时(总2课时)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敖选平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课程标准解读首先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其中太阳辐射是其根本热源,而地面才是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其次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气的削弱作用和温室效应起着关键的作用;再。</p><p>5、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2课时)庄浪二中 孙顺娟【教学内容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特别重要的,故应该重点讲解,注重探究。【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p><p>6、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p><p>7、2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题 新授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热力环流 依据 课程标准 教学 难点 热力环流的应用 依据 课程标准 学生分析问题的较弱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判读热力。</p><p>8、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4高中地理 2 1 第2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板书 二 热力环流 实验 P32活动2 实验用品的准备 长方形的玻璃缸 长100 cm 宽30 cm 高40 cm左右 塑料薄膜 一盆热水 一盆冰块。</p><p>9、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4高中地理 2 1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本节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 重点分析讲解三个内容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此处可补充大气。</p><p>10、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 2 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 使学生要会叙述热。</p><p>11、2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 2 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 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 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环流的形成。</p><p>12、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从容说课 本节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三部分内容 应重点分析讲解三个内容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此处可补充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 大气受热过程环节过多 且都有一个专业名词 如大气吸收等 由此产生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过多的环节及环节的前后顺序与过多的名词造成学习困难 应利用图示帮助理解 热力环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可通过多。</p><p>13、2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教材分析 1 大气受热过程 本段核心结论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 1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3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 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4 结论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 热力环流 以实验和活动为主 阐述基本。</p><p>14、同在星空下改编作品源文件来自北京第二教育网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示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