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结构作为主要的路面结构而被广泛应用。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本文分析了县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县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损坏形式与设计控制指标 第三节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第四节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 第五节 沥青路面改建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Tag内容描述:<p>1、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 *(*科学研究院 *) (*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就路面本身来说,除了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不足、路面压实度不够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不匹配,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至少应为集料最大公称尺寸3倍。我国表面层最常用的AC-16,AK-16或SMA-16,与我国表面层常用的厚度4cm相比,明显过大,从而造成沥青路面混合料容易离析、压实困难、空隙偏大,导致松散、泛油、剥落和坑洞等早期损坏。我国近年来修筑了许多高。</p><p>2、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www.biyelunwen.com.cn浅析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结构形式及使用性能评价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www.biyelunwen.com.cn论文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合理结构反射开裂水损坏论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沥青路面结构作为主要的路面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目前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的损坏问题非常突出,成为目前困扰我国建设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章就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结构形式和使用性能评价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作为一种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p><p>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力学经验法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力学经验法 姚 祖 康姚 祖 康 2012.12.5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力学经验法力学经验法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体系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体系 20022003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 20052007 基于多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基于多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20092011 背景背景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沥青碎石或 粒料基层的出场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沥青碎石或 粒料基层的出场 199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修订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修订 美国力学经验法路面。</p><p>4、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 基本资料(1) 设计任务书要求甲乙两地新建一条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16米,设计年限15年,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路面最小防冻厚度65cm,需进行路面结构设计。(2) 地质资料与筑路资料地处7区,粉质土,稠度1.0。(3) 交通资料交通量平均增长率8%,预测竣工后第一年交通组成如表1所示。预测交通组成表(表1)车型交通量(辆/日)车型交通量(辆/日)三菱T653B200沈飞SF662100黄河JN163100湘江HQP40100江淮HF150100解放SP92001002.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初拟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根据交通状况,结构层最小施工厚度,结。</p><p>5、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沥青路面结构耐久性分析 学 生 姓 名 专业及班级 土木工程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5年4月18日 III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内容摘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本文对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类与分析,重点从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沥青质量、施工工艺以及实际交通条件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防治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对策 ,以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同时针对影响沥青。</p><p>6、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1.1 路段所在地区基本资料某高速公路地处2区,为双向四车道,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沿线土质为中液限粘性土,填方路基高1.8m,地下水位距路床2.4m;年降雨量为620mm/年,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1,多年平均冻结指数为882d,最大冻结指数为1225d。A.1.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粘质土,查表法可得土基回弹模量值为36MPa。A.1.3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量调查资料(表A.1.3)表A.1.3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型数。</p><p>7、讨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交流与探讨 通过转贴此文(推荐一读)想同大家交流和探讨路面结构设计和发展趋势 见原文在未来的交通国际论坛 http:/fci-forum.com/show.php?id=1869 12月18日上午10:30-11:30,长沙理工大学张起森教授作客未来的交通国际论坛专家在线,以“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为主题,围绕“我国沥青路面破损原因,沥青结构以及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沥青技术研究”等问题,同大家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以下为访谈实录:在线嘉宾:长沙理工大学张起森教授主持人:未来的交通国际论坛秘书长逯宇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同行,大家。</p><p>8、浅析县乡公路实用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县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县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详细研究了基层和垫层的设计以及参数确定,并介绍了某实用的环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县乡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引言 为了提高县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和改善县乡公路建设,使得县乡公路建设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路面的结构设计一直是我国交通部门十分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必须以地质、环境、气候和材料等为基础,以确保路面能够经久耐用。</p><p>9、1 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该公路处于 II 5 区,路线经过地区属于湿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和大陆型过渡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年内夏、秋季降水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降水偏少。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13.7 o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 oC,年平均最低气温9.1 o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9 o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4 oC。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0cm,最大冻土深度33 cm,历年平均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内年平均降雨量884.0mm,历年最大降雨量1358.0mm,以710月降雨相对较为集。</p><p>10、山西通县公路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陈越1,2 杨平3 (1.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渭南 714000;2.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76;3.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摘 要:依托山西通县公路改造工程,对山西通县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寻求较敏感的参数和层位,为土基强度等级划分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关键词:旧路改造 沥青路面 结构参数 敏感性分析 路基强度沥青路面是山西现有路面结构的基本结构形式,其里程占山西公路里程60%左右,承担着80%以上的交通量。目前山西通县公路技。</p><p>11、建设工程教育网www.jianshe99.com一建市政工程知识点解析: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知识点: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考频指数】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一、结构组成 (一)基本原则 1.沥青路面道路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和垫层(教材错误)组成。 2.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 (二)路基与填料 1.路基分类 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三种形式。 2.路基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料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三)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基层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p><p>1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wyc912 UID:1740 注册时间2006-03-25 最后登录2010-10-30 在线时间39小时 发帖12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关海币49 威望79 贡献值27 交易币0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关海土木技工发帖127关海币49威望79贡献值27交易币0 关注Ta 发消息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倒序阅读 复制链接 使用道具0发表于: 2006-11-10 本帖被 土瓜 从 道路设计 移动到本区(2007-05-2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 R| Uu 1概述? l7IF9b$c 我国90%以上的高等。</p><p>13、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回顾与思考 长安大学 戴 经 梁 2008年12月,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回顾与思考 长安大学 戴 经 梁 2008年12月,2、我国沥青路面的使用状况,1、我国沥青路面的规模,一、我国沥青路面的规模与使用状况,一、我国沥青路面的规模与使用状况 1、我国沥青路面的规模 1998年沪嘉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先后通车,实现了我国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10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通车里程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通车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底,通车里猛增5.4公里,稳居。</p><p>14、基于车路耦合系统下的 沥青路面结构行为仿真分析,道路工程研究所 路桥检测中心 李正中 邓国瑞 2011年12月24日,研究背景及意义 项目特点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 研究内容及思路 技术框架及路线 课题进展情况 合作倡议,汇 报 内 容,研究范畴 车路耦合系统下的路面结构动力学问题 研究思想 将车辆系统和道路系统视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整体大系统,将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连接两个子系统的纽带,综合考虑车辆在阻尼道路结构上的动态运行行为、车轮与路面的动态相互作用特性以及车辆对路面结构的动力作用规律,系统研究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