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教案[编号:27179909]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教案
3比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第54——5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教案Tag内容描述:<p>1、3 比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2.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弄清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难点:能应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1.课前调查,上课汇报。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以及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例如:妈妈洗衣服时,30克洗涤剂要兑5千克。</p><p>2、化简比练习一、选择1.把1.8米:163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A 1.8:163 B 18:163 C 180:1632.a 、b是非0自然数,如果a除以b等于13除以5,则a、b的最简的整数比是( )A 5:13 B 13:5 C 653.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比值( )A 扩大到原来的25倍 B 缩小到原来的 C 不变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6天完成,甲队何乙队工作效率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A : B 4:3 C 3:45.一种农药用1克药液和99克水配制而成,药液与农药的质量比是( )A 100:1 B 1:100。</p><p>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我们在教学中。</p><p>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 的 意 义【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p><p>5、3 比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2.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弄清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难点:能应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p><p>6、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比的意义1 课时课时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课型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运用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p><p>7、2 比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8题。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难点:正确化简比。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p><p>8、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1、 填空(20分) 1. 1:0.25化成最简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 3.48=( ):32=( )40=小数=( )%。 4.乙数比甲数少20%,甲数比乙数多( )%。 5.a=b则a:b=( ):( )。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4:5,这是一。</p><p>9、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比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4单元 比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导学过程】复习铺垫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p><p>10、1 2 3 1 1234 900 15 900 15 4 900 20 1 2 900 15 9 00 20 1 2 3 3 2 1234 1 2 1 900 15 900 15 2 900 20 60 45 3 1 4 1 2 2 3 3 2 3 2 3 2 1 0 2 0 1 1 2 3 2 1 3 4 12341234。</p><p>11、比的意义参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p><p>12、2 比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 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 8题 教学目标 1 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利用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p><p>1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1、 填空(20分)1. 1:0.25化成最简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3.48=( ):32=( )40=小数=( )%。4.乙数比甲数少20%,甲数比乙数多( )%。5.a=b则a:b=( ):(。</p><p>14、精品教育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时1序号4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练一练”及第81页练习十五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p>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教案】相关DOC文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教案】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