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编号:14967477]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国策》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Tag内容描述:<p>1、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p><p>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归纳的能力。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境图。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学生回答。师:我们所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p><p>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p><p>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填空题。1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一般情况下 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3. 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最多看到 个面。4. 用一根长 铁丝正好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5. 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2厘米、高1.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6.用36厘米的铁丝折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棱长是 。7.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高是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米,它的。</p><p>5、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2.长方体( )的面完全相同,( )的棱相等。正方体的面( ),棱( )。3.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面。4.长方体的棱可分( )组,每组的( )条棱长度相等。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答案:1. 6、12、 8。2.相对、相对、完全一样、都相等。3.三。4.三、四。5. (长+宽+高)4。</p>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