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批评.
新批评。文学研究方法。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通开课主讲。张剑教授2010年10月13日第一部分。主要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即审美特性。第一节俄苏形式主义批评第二节布拉格学派批评第三节结构主义批评第四节解构主义批评第五节新批评第六节罗曼文献学批评。
论批评.Tag内容描述:<p>1、新批评” New Criticism,“文学研究方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通开课 主讲:张剑教授 2010年10月13日,第一部分:主要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即审美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它区别其它文体。 作为审美现象,文学是自主、自足、自律的存在(autonomous, self-governing) 文学的意义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哲学等外部因素无关。 文学批评应该着眼于文学作品内部的语。</p><p>2、新批评” New Criticism,“文学研究方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通开课 主讲:张剑教授 2010年10月13日,第一部分:主要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即审美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它区别其它文体。 作为审美现象,文学是自主、自足、自律的存在(autonomous, self-governing) 文学的意义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哲学等外部因素无关。 文学批评应该着眼于文学作品内部的语。</p><p>3、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一、文学批评活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1920年以“佩韦”的笔名在东方杂志发表了第一篇批评文字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0年到1927年(活跃期) 茅盾这个时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综论创作现状和作家作品评论, 如评四五六月的。</p><p>4、第十四章文艺批评形态论 第一节文艺批评的观念系统与形态学座标第二节文艺批评的系统结构与基本形态 形态学 原本是生物学和解剖学系统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 研究生物体外部形状 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 后来又被语。</p><p>5、第十七章 作品本体论批评形态,第一节 俄苏形式主义批评 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批评 第三节 结构主义批评 第四节 解构主义批评 第五节 新批评 第六节 罗曼文献学批评,第七节 渊源批评 第八节 唯美主义批评 第九节 标点批评 第十节 诗话批评 第十一节 词话批评 第十二节 曲话批评,一、由来与发展 俄苏形式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期,以1914年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就未来派诗歌而发表的一篇题为词语之复活。</p><p>6、第三章文艺批评主体论,第一节批评主体的任务第二节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一、揭示作品是否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关系及其本质批评主体就是文艺批评家和文艺批评工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对批评主体没有专门的论述。但是在他们对施里加评论巴黎的秘密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批评家的任务是揭示作品是否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关系及其本质。,第一节批评主体的任务,二、批评家还应该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做出自己的评价正像并不是所。</p><p>7、第二章建筑批评的主体论,第一节 批评的主体性原则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主体 第三节建筑批评的媒介 第四节艺术与建筑,第一节 批评的主体性原则,批评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实践活动,是揭示批评的客体即批评的对象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观念性活动,是创造未来客体的实践性活动,是批评的主体以一定的标准衡量客体意义并规范虚拟客体的活动。批评的主体就是从广泛的意义上所说的人,在批评学中要研究的问题,实质上就。</p><p>8、第十九章 印象论批评,一、理论概述 二、问题重心 三、批评特色 四、个案分析,第十九章 印象论批评,一、理论概述,印象论批评是以对作品的整体直觉印象为批评的基础与主要内容的批评思维与方法。,20世纪30年代,一些批评家将诗品、人间词话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与直觉式批评思维称为“中国印象批评”并加以肯定,由此出现了具有代表性与典范性的印象批评。,中国现代印象论批评从理论到实践都获得了相当的发展。,第十九章 印象论批评,二、问题重心,在如何呈现阅读主体的直觉状况本身,它否认批评有客观不变的标准。,认为艺术是艺术家。</p><p>9、无批评教育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教育文明更加凸显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被使命二字划归为封建的历史教育 取而代之的教育方式是批评 体罚变相体罚被列为教师的戒律 这是教育文明发展的必然 进步的标志 那么无批评。</p><p>10、学术月刊年第期 比较批评与历史批评 诗品 批评方法论举隅 曹 旭 诗品 所以垂式千秋 独秀众品 成为百代诗话之祖 除了其中包组的诗歌史观 刚柔相济 的美学理 想 确立 滋 味说 以 外 其独特的批评方法 同样是它成为经。</p><p>11、第七章建筑批评的方法论,第一节 根据批评对象的批评模式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 第三节 建筑批评模式 第四节 建筑批评的规范性与局限性,建筑批评的演化论模式,“方法”这一范畴有七种不同的定义: 方法是认识客体的方式,方法就是如何能够完全地认识一个客体的方式( 康德,Immanuel Kant,1724 1804 ); 方法是与必要的规则相联系的行动方式(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雅可布弗里德利希弗赖斯, Jakob Friedrich Fries, 1773 1843 ); 方法是从原则出发进行推导的某种方式的说明(德国美学家约翰弗里德利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p><p>12、第七章建筑批评的方法论,第一节根据批评对象的批评模式 第二节 建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 第三节 建筑批评模式 第四节 建筑批评的规范性与局限性,建筑批评的演化论模式,“方法”这一范畴有七种不同的定义: 方法是认识客体的方式,方法就是如何能够完全地认识一个客体的方式( 康德,Immanuel Kant,1724 1804 ); 方法是与必要的规则相联系的行动方式(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雅可布弗里德利。</p><p>13、论批评学生的策略 以五年制高职生为例 摘要 现阶段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因学生心理的不成熟 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表扬 奖励 而对批评 惩罚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 部分老师因没有掌握好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 导致。</p><p>14、教师的批评艺术邢燕论教师的批评艺术 教学工作中,批评是每个教师都经常采用的一种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然而,过分的批评往往会使师生关系“冰冻三尺”,以致学生自暴自弃,走向极端。可见,批评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要有一定技巧的。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