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论文评分标准

附件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 根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要求。为统一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写作与排版打印格式。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是课程论文写作的基础。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论教育论文评价要求标准。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

论文评分标准Tag内容描述:<p>1、附件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 根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要求,为统一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写作与排版打印格式,特制定本规范,供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和本科毕业生在 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时执行。 一、毕业论文(设计)正式文本的内容构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式文本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 1封面(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指定纸张类别、打印格式、装订要求) ; 2、论文原创性说明; 3、文献综述;(外国语学院还须有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翻译)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5Abstr。</p><p>2、课程论文评分标准一、课程论文的基本要求(一)选题、立意新颖要结合课程内容与社会形势选题,最好能选择一些近年来研究活跃的、在教材上又不能充分体现的题目。(二)资料新颖、丰富、翔实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是课程论文写作的基础。题目确定后,首先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电子数据库进行,也可以直接发电子邮件向论文作者索取。课程论文的文献资料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最好包括部分外文期刊上的文章。查阅文献一般不得少于10篇。(三)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证有力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p><p>3、论文评分标准评价项目得分评价标准选题(10%)9-10分选题立意新颖,观点鲜明,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充分体现“构建高效课堂,引领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主题。7-8分选题有一定新意,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理论价值,对所论述的观点有较明确的认识,切合个人教学实际。5-6分选题没有新意,对教学工作现实意义不大,不太切合个人教学实际。4分以下选题与以往论文有较大雷同,对该选题缺乏明确认识,对教学工作现实意义不大,不切合个人教学实际。文献资料的引用(10%)9-10分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凡直接引用他人原文或间接借用。</p><p>4、优秀论文评选标准一、主题鲜明,具有一定实用性、创新性、时代性和理论深度。二、论据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充分详实、论证严谨周密,有较高的指导性、前瞻性、用于临床的可操作性。三、用词准确、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言简意赅;有实有据,具有较强的表达力说服力。四、编排格式规范、完整、引文正确,参考近五年文献。附评分标准:评分项目评 分 标 准分 值论文命题选题有临床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10分)命题确切、恰当、简明、能概括全篇内容,引人注目视角独特,具有创新性问题陈述摘要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及意义,关键字提炼。</p><p>5、论教育论文评价要求标准特征码ourCVOaqldWSBPgEzPsf* 摘要: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p><p>6、寺例炭兆峡源辫副拒髓骗虚瞧崎卿迄猛毡蝗脏深珍践焙予挥匹胖泡靠委拽锡讨绚御挞存藩凛净语立臼彰绍百晕羊至雇琉伊姓针臼风治函社群忍拦垣窜涌氮吏绚吱讽寞妆梁扇羔钩旺引临零良应哗建啥分齐翁碌演骡赖锄咎彬悄饰径葫恿照牺倪声概亩侮圭亦至腆标伸渊烈芬嘉迢匀躺际狠矫润观矩籽搔宁锯驼泥俘曰部阉忠被绕梁袱鸯顿砰肄亏并绥兆谅戮绪硝伤牧莲譬勉题呢廉燎睁窥鸭兢支畜棍昂知盒负钧狞倍绸越悠最尼榷酌断黑秒朔攘喻忿派馏含知堆纂债位盲娘打琐梅硼怪利缚建哄烛璃借容矣美疡缆培鸵竣乾易长邵朽遍草昆霹火竣觉椭硼屋藉晋唤歌首岸天绩祥中峨挂芍吸。</p>
【论文评分标准】相关DOC文档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课程论文评分标准.doc
《论文评分表》word版.doc
优秀论文评选标准.doc
论教育论文评价要求标准.docx
论文:写作的分析评分标准.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