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编号:8684220]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Tag内容描述:<p>1、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1. 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2.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3.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 ,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p><p>2、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p><p>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p><p>4、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1. 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2.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3.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 ,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p><p>5、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构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辽契丹族西夏元昊李世民党项族北宋赵匡胤A.B.C.D.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p><p>6、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收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有关史实,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p><p>7、第7课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能演练提升 一 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 陕西北部一带 过游牧生活 B 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 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 D 契丹政权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