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编号:12991643]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四)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经济层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宋朝通判VS汉朝刺史。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州部。每刺史察一州。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Tag内容描述:<p>1、单元检测(四)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日照一模)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C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解析:选B官员的建言,不能根本上约束皇权的至高无上权威,故A项错误;“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的举措有利于官员踊跃建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官员建言问题,故C项错误。</p><p>2、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政治层面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经济层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文化层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p><p>3、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宋朝通判VS汉朝刺史1.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A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选A材料显示汉初的监察体系不完备,汉武帝时期刺史从监察对象和监察范围进行了限制,说明监察体系的逐渐完善,故A项正确;监察不是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说法绝对,。</p><p>4、第9讲宋元时期的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3商业的繁荣(1)宋朝。</p><p>5、第10讲宋元时期的文化一、两宋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思想主张:主张代表 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3)地位及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