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出
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破裂穿孔等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即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2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破裂穿孔等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
模具顶出Tag内容描述:<p>1、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 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 破裂 穿孔等 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 即刚性好的部位 如筋部 突缘 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 2 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 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 对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3 頂出行程一般在制品脫離模具5 10mm 對于簡單 大型的制品可頂出行程是制品深度的2 3 4 回位杆 RP。</p><p>2、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 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 破裂 穿孔等 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 即刚性好的部位 如筋部 突缘 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 2 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 顶出装置应设在。</p><p>3、,1,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破裂,穿孔等,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即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2).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对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3)頂出行程一般在制品脫離模具510mm對于簡單大型的制品可頂出行程是制品深度的2。</p><p>4、頂 出 裝 置 為使射出成形能能率及成形品品質提高 亦有必要施行自行運轉 為此必需能使用注道 流道及成形品自動而確實脫膜 再者 少量生產之製品 模具製作日數及價格有所限制 亦由於成形品形狀及澆口之種類不能自動脫。</p><p>5、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 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 破裂 穿孔等 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 即刚性好的部位 如筋部 突缘 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 2 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 顶出装置应设在。</p><p>6、二次頂出機構一般情況下,從模具中取出成品,無論是採用單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頂出機構,其頂出動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狀特殊,或者是量產時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頂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無法自動脫落時,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頂出動作。這樣的頂出動作設計,稱為二次頂出。二次頂出,能夠讓頂出流程順暢化,對於某些頂出行程需求較大的產品,利用二次頂出可以減少頂針在頂出時施加的力量。</p><p>7、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 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p><p>8、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破裂,穿孔等,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即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2).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对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3)頂出行程一般在制品脫離模具510mm對于簡單大型的制品可頂出行程是制品深度的2/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