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输血。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血型抗体包被。本病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
母婴血型不合Tag内容描述:<p>1、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输血(11-03-18 01:03) 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血型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一、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基因恰好是母亲所缺少的,胎儿的红细胞就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的性质为免疫性抗体,并且能够通过胎盘。一旦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就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相结合并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现象,严重者可引起胎儿贫血、水肿。</p><p>2、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定 义,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血型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区别:新生儿时期可有多种原因引起溶血病,如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由感染引起的红细胞获得性缺陷、早熟以及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造成的生理性黄疸等,概 述,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妊娠期间,来自母亲血液循环的IgG血型抗体(可因输血或妊娠而产生)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并结合到婴儿红细胞的血型抗原上,导致这些红细胞的。</p><p>3、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输血科 康琼华 2013年7月,目录,一、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二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症状 三、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五、新生儿溶血试验相关介绍,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人类已发现有30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 人类大多数基因位点都已被定位于22对常染色体上,血型也是如此,ABO血型在第9对染色体上,Rh血型在第1对染色体上,MN血型受控于第4对染色体。,一、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一)、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简称HDN。</p><p>4、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 薛辛东,目录,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有报道: HDN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 胆红素脑病为HDN最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p><p>5、目录,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有报道: HDN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 胆红素脑病为HDN最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胎儿从父亲遗传而来。</p><p>6、1,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2,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正值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血小板输注有其特殊性。,概述,3,为使患儿获得最好的血小板输注疗效和最少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适应证并选择合适的血小板制品。,概述,4,从全血分离的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欧美国家一单位全血(450ml)制成的浓缩血小板约为50 ml,每10ml约含血小板10109个,其余为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 我国一单位全血(200ml)制成的浓缩血小板容量为2535ml,含血小板2.01010个,其余为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常用的两种血小板制品,5,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