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单元
1、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A.由欧姆定律I=UR。所以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有关。A、导体电阻一定时。B、导体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两电阻R1和R2接在各自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单元Tag内容描述:<p>1、初三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测验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小明的铅笔盒里有:铅笔芯,金属刀片,塑料三角板,塑料笔套,橡皮等物品,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横截面积C导体的长度 D导体中的电流3如图所示,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人电路部分的电阻 ( )A增大 B减小。</p><p>2、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测试题 1、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28分)1、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一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 .安培 B .伏特 C . 欧姆 D .牛顿 2、如图1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 图1B灯L2两端的电压C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D电源两端的电压3、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以导出R=U/I,由公式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的。</p><p>3、中考专题复习 第八单元 电路及欧姆定律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短路及其危害。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3、理解并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5、知道电压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值,会用电压表测电压,理解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上的电压之。</p><p>4、初二物理综合复习题(总分:100.0 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从第1小题到第12小题每题2.0分 小计24.0分; 共计24.0分。 1、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常用伏特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电灯不亮,安培表无指示这时用伏特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d间和b、d间的电压均不为零,这说明A电源接线柱接触不 良 B开关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C安培表接线柱接触不。</p><p>5、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电路中的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的许多特点和水流、车流类似。人们在研究认识电流时,多用水流来相比较,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 )A. 控制变量法 B. 模型法 C. 类比法 D. 归纳法2、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电压一定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由两端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其大小D导体中电流跟两端电压和电阻无关3、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导体的电。</p><p>6、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练习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下图是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示意图,其中移动滑片不能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的是( )2根据公式R=U/I,可以知道 A一段导体的电阻,在电压不变时,与电流成正比B一段导体的电阻,在电流不变时,与电压成正比C一段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强度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的比值( )3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加在A、B上的电压UA、UB和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p><p>7、07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检测试题A卷一、选择题:(1-7小题单选、每小题3分,8-10小题多选、每小题4分,共33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答题卡内)1(2010年安徽芜湖,15题)如图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B.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变大2(2010年安徽,15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但过了一段时间,小灯泡发生断路,这时 A。</p><p>8、第17课时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欧姆定律I=UR,可以得到R=UI,所以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有关B.两根粗细一样的导体,长的一定比短的电阻大C.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可以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D.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2.2018邵阳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17-12所示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闭合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图17-12A.I1I2=32U1U2=11B.I1I2=32U1U2=32 C.I1I2=23U1U2=11D.I1I2=11U1U2=233.如图17-13所示电路,灯。</p><p>9、欧姆定律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2V50.4A2V100.2A2V200.1AA、导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C、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2、通过导体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导体a、b的电阻大小,可得到的结论为( )A、RaRb B、RaRb C、RaRb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为测定电阻的电路图。如果某同学在操作中两电表的量程选择正确,但不慎。</p><p>10、欧姆定律复习及单元测试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说法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A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220VB重庆12月平均温度为36C家用照明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2AD测电笔内的高值电阻约为100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L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不亮,L2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 灯 L1短路 B. 灯 L2短路C. 灯 L1断路 D. 开关 S 接触不良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V,灯泡L的电阻为10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灯泡L亮度变暗B.。</p><p>11、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17-15所示,则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图 17-15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B.电压相同时,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C.电流相同时,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D.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aRb2.(2019兰州模拟)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后,等效阻值最小的一组是()A.30 和15 B.20 和25 C.10 和35 D.5 和40 3.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B.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C.当。</p><p>12、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两电阻R1和R2接在各自电路中,当U1U221,I1I241时,两电阻R1、R2阻值之比等于( )A12 B21 C81 D18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电路正常工作,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L变暗 B电压表示数不变C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D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10V,定值电阻R20,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是6V,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0.8A B0.5A C0.3A D0.2A4如图所示,L1与L2是两只标有“3V10”字样的相同小。</p><p>13、第17课时欧姆定律,UNITSIX,考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正,反,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保护电路,考点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正比,反比,U。</p><p>14、教科版2019 2020学年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单元试卷 一 选择题 共17题 共35分 1 2分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定值电阻R 40 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40 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20V 闭合开关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p><p>15、2019中考物理单元练习经典题集 欧姆定律四 班级姓名学号 1 在如下图电路中 开关S闭合后 电流表A1 A2的示数分别是0 4A和0 6A 灯L2的电阻是12W 电源电压是 V 灯L1的电阻是W 2 如下图 巳知电源电压为6V 电阻R1为10 闭合开关后 电流表示数为1A 那么R2 3 现有两个定值电阻 其中R1 10 R2 20 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中 那么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4 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