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品德与社会课标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学生生活 )为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品德与社会课标Tag内容描述:<p>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 实施意见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 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p><p>2、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60分,每空1.5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3、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p><p>3、2011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学生生活 )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为核心、促进( 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 ),( 点面结合 ),。</p><p>4、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部分前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p><p>5、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 新郑市教师进修学校 薛建军,一、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的背景,1、 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经验 (1)日本:20年前就开办挨冻幼儿园,幼儿在四季只穿一套T恤衫和裤子,还将幼儿在空中丢抛,这对培养幼儿身体健壮、脑平衡、吃苦耐劳精神、坚强意志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要学会茶道礼节、单独接待客人、缝纫、制衣、绣花;还有做饭、烧菜、洗衣,自己料理生活。有其常规性实践,还有其创造性探索。,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例: 三年级:我市的各种工厂、绿地和农田等的分布、绘制本市文物的分布图、考察社区。</p><p>6、品德与社会 课程标准向我们阐述了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使我们更好的掌握对本学科的教学 一 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社会生活。</p>
【品德与社会课标】相关DOC文档
品德与社会课标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试卷及答案.docx
2011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doc
对《品德与社会课标》的理解.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