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概念
第1课时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A.7 B.6 C.5 D.3。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 教学依据。本课正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二、 教学目标。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平均数的概念Tag内容描述:<p>1、第1课时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算术平均数1.数据60,70,40,30四个数的平均数是(B)A.40B.50C.60D.702.如果数据3,2,x,-3,1的平均数是2,那么x等于(A)A.7B.6C.5D.3知识点2加权平均数3.某校调查了20名同学某一周玩手机游戏的次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20名同学玩手机游戏次数的平均数为(B)次数2458人数22106A.5B.5.5C.6D.6.54.在一次“爱心互助”捐款活动中,某班第一小组8名同学捐款的金额(单位:元)如下表所示.则这8名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A)金额/元5678人数2321A.6.25元B.6.5元C.3.5元D.7元【变式拓展】某校规定学生的体。</p><p>2、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平均数的意义 2 理解平均数算法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 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并能正确 全面的看待问题 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理解平均数的。</p><p>3、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 教学依据: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课正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 二、 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p><p>4、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出示课件)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12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