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编号:25855946]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
-。号)(1)取两根金属铜棒。另一根插入盛有1溶液的烧杯中。=2(-4RT1)+(-2.606RT1)+3.5RT1+2.5RT1=-4.606RT1同理。增加B的分压。A的分压___减小__。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Tag内容描述:<p>1、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取两根金属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支烧杯中的溶液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2)金属铁可以置换,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 (-)(3。</p><p>2、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取两根金属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支烧杯中的溶液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2)金属铁可以置换,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的数值与电池反应(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平衡常数的数值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4)钢铁在大气中的中性或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p><p>3、第四章化学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P6869综合思考题: 解:根据(其中对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有: =2(-4RT1)+(-2.606RT1)+3.5RT1+2.5RT1 =-4.606RT1 同理: =2(0.25RT1)+(0.5RT1)-0.3RT1-0.7RT1 =0.0 根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有: =-4.606RT110。</p><p>4、思考与习题一、填空题:1.可逆反应 2A(g) + B(g) 2C(g) ;rH m 0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 的分压,则C的分压 ___增大_______,A的分压 ___减小________ ;减小容器的体积,B的分压 _____减小______, K___不变________。2.由N2和H2合成NH3的反应中,rH m 0,当达到平衡。</p><p>5、思考与习题一、填空题:1.可逆反应 2A(g) + B(g) 2C(g) ;rH m 0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 的分压,则C的分压 ___增大_______,A的分压 ___减小________ ;减小容器的体积,B的分压 _____减小______, K___不变________。2.由N2和H2合成NH3的反应中,rH m 0,当达到平衡后,再适当降低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将________减小 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减小__________,平衡将向___右 _____方向移动。 3.一定温度下,反应 PCl5(g) PCl3(g) + Cl2 (g) 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反应将____不 ___。</p><p>6、第四章习题课,原电池电动热计算方法有:(1)不考虑正负极只考虑还原电极反应时,根据能斯特方程求出各电极电势,然后通过求正极还原电极电势减负极电极电势(如得出数值是负值时说明电池符号相反);(2)根据能斯特方程求电池电动势;常见电极电势计算方法:注意电极电势与电极反应书写无关,即计量系数没有影响;(1)金属电极:如:电极:Cu2+/Cu;电极反应:Cu2+2e=Cu;电极电势计算公式:(2)气体电极:电极:H+/H2/Pt;电极反应:2H+2e=H2;电极电势计算式:,(3)氧化还原电极:如:电极:Fe3+, Fe2+ / Pt;电极反应:Fe3+e= Fe2+;电极电势计算。</p><p>7、分析化学习题第四章解答1. C注释:B项的共轭碱是2. B注释:溶液中的分布系数的分布系数的分布系数的分布系数代入已知条件得3. C注释:的分布系数故的平衡浓度=总浓度=0.204. C注释:选择和为参考水平,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有根据总的得失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写出质子条件?5.注释:混合溶液中发生下列离解与质子转移反应6. A注释:用酸滴定碱,目视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10选项A的的Kb.均满足cK10.且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即将转化为)时,溶液中H=,求得pH =4.66,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7. A注释:滴定HCl至化学计量点时,加入NaOH的体积。</p><p>8、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习题解答 说明 下文中浓度单位 M 均表示 mol L P125 题 4 12 解答 解题思路课上已讲过 此处不重复 近似计算的解法课堂上已讲过 这里就只 给出精确算法求解过程 已知水样 pH CO2 和碱度 则根据一 二级离解反应平衡式分别有 HCO3 1 0 10 4 10 6 35 10 6 7 2 24 10 4 M CO32 2 24 10 4 10 10 33 1。</p>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相关PPT文档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相关DOC文档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