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律元素周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在课本P14-15表中写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1→8。
期律元素周Tag内容描述:<p>1、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周期性,1 价层电子及价轨道的周期性 2 化学成键的规律性 3 酸碱性的规律性 4 氧化还原稳定性的规律性 5 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6 盐的水溶性规律 7 配合物的稳定性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运动用波函数表示,n, l, m,ms 波函数由四个参数(四个量子数)来确定 参数n决定电子层,即活动空间离原子核的远近,成键能力(半径) 参数l决定轨道的形状和种类:s, p, d, f, (g);决定成键方式和成键能力(共价键) 参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取向(方向) 参数ms决定电子的自旋方向,原子轨道角度部分的形状,电子云角度部分的。</p><p>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中子(N),核外电子(Z),原 子 A Z,X,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所占质量极大。,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核,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不同的能量区域。,电子层模型 示意图,观察表1-2,结合初中有知识,结合前面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其排布的规律。,思考与交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 2n2 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 其它各层为最外层时。</p><p>3、内容概述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从化学史引人,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p><p>4、二、元素周期律,在课本P14-15表中写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思考并讨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12,最外层电子数18,最外层电子数18,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 大小,原子半径 大小,结论: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正价+10,主要化合价:正价+1+5,负价:-4 -1 0,主要化合价:正价+1+7,负价:-4 -10,结论: 同周期元。</p><p>5、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思考与交流:观察课本P13表1-2总 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K,L,M,N,O,P,Q,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 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 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二、元素周期律,在课本P14-15表中写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思考并讨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12,最外层电子数18,最外层电子。</p><p>6、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1 1 元素原子的 原子核内数 核外电子数 2 Na Al S Cl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 S Cl两元素的最低负价分别为 3。</p><p>7、高中化学2必修 元素周期律 2 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不同区域 电子层 作不规则的高速运动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图 近 远 低 高 内层 排满 1 2 3 4 5 67 K L M N O P Q 2n2 8 18 2 8 32 18 0 1 思维拓展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有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向外 依次排布在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