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七年级传统文化

教 学 案 第一页。《中庸》(第 一课时) 2010.11.9。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1、《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教学重点。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一、教学目标。

七年级传统文化Tag内容描述:<p>1、教 学 案 第一页年 级七年级学 科传统文化总课时数3课题 老子(五章)中天长水课 型新授主备教师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 材简 析天长地久本章也是由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p><p>2、中庸(第 一课时) 2010.11.9教学目标: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常识积累1、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p><p>3、论语八则(第二课时)2010.9.14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p><p>4、论语八则(第五课时)2010.10.12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p><p>5、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一、论语十三则:(一)论语宪问(二则)目标定向: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p>
【七年级传统文化】相关DOC文档
初一传统文化备课设计-《老子》(五章).doc
初一传统文化教案09中庸1.doc
初一传统文化教案02论语2.doc
初一传统文化教案05论语5.doc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