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编号:10395507]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
【课型】新授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假说。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Tag内容描述:<p>1、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假说,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刚刚。</p><p>2、海陆变迁(第1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教学目标】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重点)2、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重、难点)【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读图法 活动体验式 。</p><p>3、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课 题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课 型新 授新课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教材地位大洲和大洋是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p><p>4、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p><p>5、海陆变迁(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设计思想】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课即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设计理念: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证明论证。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p>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