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理解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段历史的学习。汉武帝巩固。1.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评价汉武帝,理解大一统局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危机”“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教学难点。</p><p>2、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学案设计:王花珍 审核: 张福云 时间:2017.11.6编号:04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温馨寄语: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2)同学们之间要团。</p><p>3、回忆复习,为巩固统一,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何举措?,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考: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段历史的学习,学会评价汉武帝,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经济:盐铁专卖,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p><p>4、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2.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大兴文字狱3.汉武帝时期太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墨子 B.韩非子C.孙子兵法 D.“五经”4.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p><p>5、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具体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p><p>6、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2.理解大一统局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意义【课前预习】1.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2.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统一文字3.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A.“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p><p>7、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历史上称“文景之治”。,吸取秦亡的教训。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的统治措施:,温故知新,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叫大一统?,小知识:,12课 汉武。</p><p>8、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刘彻,秦始皇嬴政,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名刘彻,汉景帝之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他雄才大略,主要成就有,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但是,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z) ,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再加之四夷侵临,匈奴寇边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汉书董仲舒传白话文,清静无 为、与。</p><p>9、复习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都有哪些?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2.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3.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4.军事:修长城,抵御匈奴,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王朝,(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一、政治上:“推恩令”的实施,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汉初,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的原因时。</p><p>10、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叫大一统?,小知识:,无 为而治,有为进取,清静无为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汉高祖 刘邦,金缕玉衣,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衣。这说明了什么?,拟同天子,汉武。</p><p>1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P5457,“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1掌握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了解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起到的作用。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导入新课: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汉景帝时,董仲舒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后来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影响至今。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p><p>12、自学检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填空(客观)(共9题,共100分)1.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______势力强大各霸一方和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______混乱。(2)措施:(1)汉武帝采纳______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______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变小。找各种借口______、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2)建立______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3)作用: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西。</p><p>13、汉武帝巩固 大一 统王朝,第12课,16岁的刘彻登上大汉帝国宝座之后,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主父,朕今日听闻梁王出行都与朕无异了,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长此下去,必影响国体,朕欲除此祸患,不知主父可有高见?,一 “推恩令”的实施,1 背景:诸侯王独霸一方;地方豪强横行乡里。,2 提出者:主父偃,3 具体措施 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p><p>1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导入新课,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件衣服是谁的呢?,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体现了什么呢?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p><p>15、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yccym126.com,中 国 历 史,第1-22课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刘邦,长安,前202年,公元25年,刘秀,洛阳,文景之治,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 出现汉武盛世,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9年,西汉灭亡,光武中兴,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兴修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农作物,南、北地区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得到广泛种植,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冶。</p><p>16、西汉建立的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知识回顾,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汉武帝 国势最昌盛,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3.理解“大一统”的含义。,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 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大一统的目的:,措施的几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p><p>17、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原因:(1)政治: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思想:汉初实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3)经济: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2、措施:(1)政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p><p>18、秦的暴政,前期: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期:项羽、刘邦起义,秦亡(前207年),楚汉战争(前206前202年),汉兴,压迫,失败,胜利,秦末农民起义,反抗,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大一统的汉朝,第十二课,一、由“乱。</p>